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恶心满三界,口即念弥陀。
心口相违背,群贼转转多。
一尘起万境,倏忽遍婆娑。
色声求佛道,结果尽成魔。
这首诗偈出自唐代和尚庞蕴之手,体现了佛教的修行与精神世界。开篇“恶心满三界”表现了对世间一切烦恼、苦难深刻感受的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渴望超脱的心境,而这种超脱是通过念诵弥陀佛号来实现的。
"心口相违背,群贼转转多"这两句反映了内心与言行之间的矛盾,以及面对外界诱惑时,内心的挣扎和斗争。这里的“群贼”可能指的是各种干扰修行、引诱人心向恶的因素。
"一尘起万境,倏忽遍婆娑"则描绘了一个微小的念头如何能激发无边界的幻象和迷惑,表达了对佛教中“一念之转”的深刻理解。这里的“一尘”指的是心中的微小念头,“万境”是由此念头引起的一切现象。
"色声求佛道,结果尽成魔"这两句则揭示了一种修行上的矛盾,即追求佛法、向往清净之道,但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和方法,便可能陷入对色相、声音等感官享受的贪恋,而最终导致走火入魔。
整首诗偈通过深刻的内省,表达了修行者在追求精神解脱过程中的种种困境和挑战,同时也映射出佛教中对心灵纯净与自我认识的重视。
不详
佛亦不离心,心亦不离佛。
心寂即菩提,心然即有物。
物即变成魔,无即无诸佛。
若能如是用,十八从何出。
羊车诱下愚,鹿车载中夫。
大乘为上士,鹏巢鹤不居。
鹪鹩住蚊睫,居士咄盲驴。
若论质利帝,毕竟一乘无。
淼淼长江水,周而还复始。
昏昏三界人,轮回亦如此。
轮回改形貌,长江色不异。
改貌劳神识,终须到佛地。
世人重名利,余心总不然。
束薪货升米,清水铁铛煎。
觉熟捻铛下,将身近畔边。
时时抛入口,腹饱肚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