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狄宗亨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秋天里水质清澈山色黯淡伴着晚蝉声声,洛阳城的树影与鸣皋山的轻烟交融。
送你归去我的忧愁似乎永无止尽,更可惜的是独自消磨这凉爽的秋风天。

注释

秋:季节名,这里指秋天。
水清:水质清澈。
山暮:山色因天色将晚而显得暗淡。
蝉:昆虫,常在夏末秋初时鸣叫。
洛阳:中国河南省的一个城市,古都。
树色:树木的颜色,此指树叶的景色。
鸣皋:地名,位于今河南嵩县,代指远处的山景。
烟:炊烟或雾气,这里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送君:送别你,君是对人的尊称。
归去:回去。
愁不尽:愁绪无穷无尽。
又:再,又加上。
惜:惋惜,遗憾。
空度:白白度过,没有充分利用。
凉风天:凉爽的秋风天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送别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离别时难以尽情的愁绪和不舍。

“秋在水清山暮蝉”一句,以淡雅之笔勾勒出秋天的宁静与凉爽。水清可见底,山中蝉鸣声声,都透露出季节的转换和一种萧索的氛围。

“洛阳树色鸣皋烟”则具体指出了送别的地理位置——洛阳,并通过对树木变色的描写,再次强调了秋意浓厚。同时,“鸣皋烟”中的“鸣”字,既形容蝉鸣,也让人联想到远方的送别之声,增添了一层愁思。

“送君归去愁不尽”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离愁,这里的“愁”字用得深沉而动人,它代表了无法言说的复杂情感。

最后,“又惜空度凉风天”则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秋日的凉风,是大自然赋予的一份清爽,但在离别的情境下,这份清爽也只能徒增愁绪,故而“惜”之。

整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和送别情怀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98)

王昌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字:少伯
  • 籍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
  • 生卒年:698— 756

相关古诗词

送欧阳会稽之任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

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

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

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

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

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

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

应须枉车歇,为我访荷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送胡大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

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

如彼双塔内,孰能知是非。

愚也骇苍生,圣哉为帝师。

当为时世出,不由天地资。

万回主此方,平等性无违。

今我一礼心,亿劫同不移。

肃肃松柏下,诸天来有时。

形式: 古风

宴南亭

寒江映村林,亭上纳鲜洁。

楚客共闲饮,静坐金管阕。

酣竟日入山,暝来云归穴。

城楼空杳霭,猿鸟备清切。

物状如丝纶,上心为予决。

访君东溪事,早晚樵路绝。

形式: 古风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