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先生挽词二首(其二)

精爽回长夜,衣冠出广庭。

勋庸留琬琰,形像付丹青。

道丧馀篇翰,人亡更典刑。

侯芭才一足,白首太玄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精神焕发迎接漫长夜晚的结束,穿戴整齐走出广阔的庭院。
功绩和美德如同美玉留在世间,形象被永久地描绘在画卷上。
道德衰落后的遗篇墨迹,人的离去使得典范更加稀有。
侯芭仅有一只脚,却终身研读深奥的《太玄经》。

注释

精爽:精神焕发。
回:迎接。
长夜:漫长夜晚。
衣冠:穿戴整齐。
广庭:广阔的庭院。
勋庸:功绩和美德。
琬琰:美玉。
形像:形象。
付:赋予。
丹青:画卷。
道丧:道德衰落。
馀篇翰:遗篇墨迹。
人亡:人的离去。
典刑:典范。
侯芭:古人名,此处借指有学问的人。
才一足:仅有一只脚。
白首:终身。
太玄经:古代一部深奥的哲学著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为纪念某位南丰先生而作的挽词第二首。诗中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哀悼和对其才华与品德的赞美。

"精爽回长夜",意指逝者的精神和智慧如同黑夜中的明灯,照亮了人们的心灵,即使肉体已逝,精神犹在。“衣冠出广庭”,形象地描绘了先生生前的威仪,即使身着丧服,其形象依然庄重地出现在广阔的庭院之中。

"勋庸留琬琰,形像付丹青",这里将先生的功绩比作美玉(琬琰),象征其高尚品质和卓越贡献,而他的形象则被后人以丹青的形式永久保存下来,寄托了对他永恒记忆的敬仰。

"道丧馀篇翰,人亡更典刑",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衰落的感慨,以及先生去世后,他的学问和道德典范将更加显得珍贵。

最后两句"侯芭才一足,白首太玄经",借用了典故,侯芭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此处暗指先生虽已离世,但其才华犹如仙人仅凭一只脚行走般超凡脱俗。"太玄经"可能指的是深奥的学问,表明先生一生致力于钻研学问,直到白首。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哀于赞,是对南丰先生的深情缅怀。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南丰先生挽词二首(其一)

早弃人间事,真从地下游。

丘原无起日,江汉有东流。

身世从违里,功名取次休。

不应须礼乐,始作后程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城南

白下官杨小弄黄,骑台南路绿无央。

含红破白连连好,度水吹香故故长。

蹲滑踏青穿马耳,转危缘险出羊肠。

孰知南杜风流在,预怯排门有断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拱翠亭

千年茅竹蔽幽奇,一日堂成四海知。

便有文公来作记,尚须吾辈与题诗。

至人但有经行处,宝盖仍存朽老枝。

能事向来非促迫,经年安得便嫌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春怀示邻里

断墙着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

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著尘沙。

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

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