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杉溪驿二首(其一)

宵行避酷暑,山路乍萦回。

明月正相向,凉风时一来。

幽林潜物怪,秘洞蓄云雷。

岂敢惮劳苦,畏途诚可猜。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夜晚赶路避开酷热,山路忽然曲折蜿蜒。
明亮的月亮正迎面照来,偶尔有凉风吹拂而过。
幽深的树林隐藏着奇异之物,秘密的洞穴积聚着云和雷声。
我怎敢害怕辛劳,只是这未知的旅途让人担忧。

注释

宵:夜晚。
行:行走。
避:避开。
酷暑:极热的天气。
乍:忽然。
萦回:曲折蜿蜒。
明月:明亮的月亮。
相向:迎面。
凉风:微风。
时一来:偶尔吹来。
幽林:幽深的树林。
潜:隐藏。
物怪:奇异之物。
秘洞:秘密的洞穴。
蓄:积聚。
云雷:云和雷声。
惮:害怕。
劳苦:辛劳。
畏途:未知的旅途。
诚:确实。
猜:担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襄的《题杉溪驿二首(其一)》中的第一首,描绘了夜晚在山路行走以避暑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凉的月夜和山间环境。"宵行避酷暑"点出出行的时间和目的,"山路乍萦回"描绘了曲折蜿蜒的山路,暗示了旅途的艰辛。"明月正相向,凉风时一来"则写出明亮的月光与适时的凉风为行人带来一丝慰藉,营造出宁静而宜人的氛围。

"幽林潜物怪,秘洞蓄云雷"进一步描绘了深林中可能隐藏的奇异景象和山洞中蓄积的云雾与雷声,增添了神秘感。最后两句"岂敢惮劳苦,畏途诚可猜"表达了诗人尽管路途艰难,但并不畏惧,反而对未知的旅途充满好奇和探索的决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色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心境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420)

蔡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字:君谟
  • 籍贯: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
  • 生卒年: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

相关古诗词

题僧希元禅隐堂

游锡遍他方,归休静默堂。

孤吟时有得,诸念若为忘。

删竹减庭翠,煮茶生野香。

云山莫腾诮,心地本清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燕司封同年以诗见迎

寄问闽州明使君,十年蹉跌路岐分。

帐前约束承严节,按下文书接署云。

北去最先趋画戟,老来应免醉红裙。

新篇一揽思游旧,搔首孤吟日又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十九日奉慈亲再往吉祥院看花

天意应偏与,春工已尽归。

来如从月下,去似逐云飞。

艳绝声名远,清多香气微。

轻阴资润泽,斜照动光辉。

剧饮千钟醉,相鲜五綵衣。

曾非重芳物,庶以奉慈闱。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中秋夕独坐望月

万里凄凝魄,幽深在处通。

清流河汉尽,寒入水云空。

踰久方全白,弥高适正中。

开书还自卷,把酒复谁同。

泫叶漙宵露,吹衣变暑风。

更看庭树影,渐过粉墙东。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