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次女素丝作二首(其二)

敬戒毋违母命之,阿翁庭训寓新诗。

堂前萱草忧宜解,衣里芦花冷要知。

内则一篇常诵习,大家七诫莫忘遗。

百年好合从今始,不比深闺作女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嫁次女素丝作二首(其二)》是清代诗人章元治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女儿出嫁的教诲与期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旨在教导女儿在婚姻生活中应遵循的美德与原则。

首句“敬戒毋违母命之”,开篇即强调了尊重母亲教诲的重要性,告诫女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违背母亲的意愿与教诲。接下来,“阿翁庭训寓新诗”一句,将父亲的教诲比作新的诗歌,寓意深刻,强调了家庭教育的深远影响。

“堂前萱草忧宜解,衣里芦花冷要知”两句,以萱草和芦花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家庭中的温馨与关怀。萱草常被用来象征母亲的慈爱,而芦花则以其柔软和温暖,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支持。这两句诗提醒女儿,在家庭中应学会理解与关爱,无论是母亲的忧愁还是父亲的关怀,都需要用心去感受和回应。

“内则一篇常诵习,大家七诫莫忘遗”强调了学习与遵守家规家训的重要性。内则,古代指家庭内部的礼仪规范,此处指女儿应经常温习家中的规矩,铭记并实践大家共同制定的七条诫命。

最后,“百年好合从今始,不比深闺作女时”表达了对女儿婚姻生活的美好祝愿。从今开始,女儿将步入婚姻的殿堂,与丈夫携手共度一生。这与过去作为深闺之女的生活截然不同,预示着新的责任与幸福的开始。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不仅体现了对女儿出嫁的深情嘱托,也蕴含了深厚的家庭教育理念,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

收录诗词(6)

章元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长沙陈述庐大令瞻麓图

遍走天涯三十霜,家园风景苦难忘。

潭州太守留遗迹,戎幕参军忆故乡。

豪气元龙诗草富,传神痴虎笔花香。

顾瞻闾墓心诚切,整顿乾坤事正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题谢孝子侍疾图

小人有母病不已,十载之中时卧起。

延求仓扁两三人,蔘苓供奉寻常例。

展拜公图愧何似,如公方足为人子。

衣不解带十八年,十八年如一日耳。

一日之中十二时,十二时中泪不止。

愁容又怕阿娘知,笑语温和慰母慈。

评量药物公知医,护持寒暑亦易为。

最难曲折细微处,有病还如未病时。

阿娘之心最痛儿,见儿劳瘁心伤悲。

夜深人静驱儿睡,公谓阿娘儿不疲。

打叠精神颜色怡,形影何能片刻离。

疾苦渐忘阿娘喜,公言子职当如是。

妙手何来老画师,传神都在丹青里。

丹青传出孝子心,画工声价重黄金。

此图抵得孝经读,披图尤使泪满襟。

呜呼噫嘻悲乎哉,今之孝者吾知矣。

棒檄而喜曰显扬,婢仆趋承奉甘旨。

自谓能养类如斯,惜哉未见公此纸。

安得图形千万张,仰瞻遗范遍闾里。

形式: 古风

读徐素庵先生慎馀斋诗集谨题二律(其一)

劫火馀生鬓发斑,升平重庆返乡关。

能忘名利心情淡,恰比神仙岁月閒。

自古高风推叔胄,至今真面识卢山。

新诗一卷谁为敌,位置元来李杜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读徐素庵先生慎馀斋诗集谨题二律(其二)

世路崎岖总不平,先生窥破此中情。

家贫自觉心常泰,世浊何妨我独清。

满眼浮云任来去,盟心白水最分明。

南州高士今犹在,岂仅诗篇系重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