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雨

荒风吼其前,大雷击其后。

人言黄昏雨,此意无乃骤。

飘飘岂恶声,侧耳听檐溜。

一睡喜暂凉,破窗落星宿。

明朝看东方,老火已复昼。

起行视畦陇,微露泫深秀。

枯沟涩不流,焦块濡未透。

看看岁云秋,槁死念谁救。

滥兴桑羊诛,妄使土龙斗。

彼巫乃诬尔,拜舞杂符咒。

举头亦茫茫,万一幸天漏。

云行则雨施,坎画自羲后。

为霖有真源,中路困坑窦。

眼前苍狗姿,津润岂能漱。

何当捲江海,九万广天覆。

有祷恐未迟,帝阍吾欲叩。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翻译

荒野之风吹在前方,大雷紧跟其后轰鸣。
人们常说黄昏会有雨,但这情景似乎太突然。
飘忽不定的风雨声,侧耳倾听屋檐滴水声。
短暂的睡眠带来清凉,破窗可见星空闪烁。
明日朝阳升起,炽热的白天又将重现。
起身出门看田间,微微露珠滋润着万物。
干涸的沟壑水势微弱,烧焦的土地仍未吸足水分。
眼看秋天将至,枯木待救,无人援手。
滥施桑羊之法,妄想土龙降雨,皆无效。
巫师欺骗人心,符咒舞蹈祈求无果。
抬头望天,茫然无措,只盼天漏一线生机。
云行必致雨,自古如此,但水源受阻。
真正的甘霖源头,却困于道路的坑洼。
眼前的乌云如犬,雨水滋润无法洗净。
何时能卷起江海,覆盖这广袤天空。
祈祷或许还不算晚,我欲向天帝叩问。

注释

荒风:猛烈的风。
吼:大声呼啸。
雷:雷声。
骤:突然。
檐溜:屋檐上的滴水声。
落:落下。
星宿:星星。
老火:烈日。
昼:白天。
微露:细微的露珠。
深秀:茂盛。
枯沟:干涸的沟渠。
焦块:烧焦的土块。
槁死:枯死。
救:救助。
滥兴:胡乱施行。
桑羊:古代求雨的方法。
土龙:象征求雨的土堆。
斗:争斗。
诬尔:欺骗你。
拜舞:祭祀舞蹈。
万一:万一有。
天漏:天开缝隙。
坎画:地势低洼。
羲后:古代神话中的女性始祖。
真源:真正源泉。
坑窦:坑洼之处。
苍狗:乌云。
津润:滋润。
捲:卷起。
九万:极言其广。
帝阍:天帝的宫门。
叩:敲击。

鉴赏

诗人通过这首《骤雨》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反映出一种急促、强烈的情感体验。开篇“荒风吼其前,大雷击其后”两句,营造了一个紧张的气氛,仿佛预示着某种灾难或变故即将到来。紧接着,“人言黄昏雨,此意无乃骤”诗人表达了一种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或者灾难的心理准备和接受。

“飘飘岂恶声,侧耳听檐溜”中,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内心的宁静,通过倾听雨声来获得某种安慰。然而,“一睡喜暂凉,破窗落星宿”则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对夜晚突如其来的干扰的描述。

“明朝看东方,老火已复昼”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事物的自然循环,而“起行视畦陇,微露泫深秀”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接下来的几句“枯沟涩不流,焦块濡未透。看看岁云秋,槁死念谁救。”通过对干涸河床和未能完全湿润的土块的描述,传达出一种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力度减弱的忧虑。

“滥兴桑羊诛,妄使土龙斗。彼巫乃诬尔,拜舞杂符咒。”这几句似乎在批评某种迷信行为或者无谓的争斗,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那些虚幻和无效之举的不满。

“举头亦茫茫,万一幸天漏。云行则雨施,坎画自羲后。”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对命运的无奈,以及某种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认识。“为霖有真源,中路困坑窦。”这两句,则描绘了暴风雨后的水流和泥泞,似乎象征着某些困境或挑战。

“眼前苍狗姿,津润岂能漱。何当捲江海,九万广天覆。”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对于自然界巨大力量的敬畏,以及对未来某种壮观景象的向往。“有祷恐未迟,帝阍吾欲叩。”结尾两句,则传递出一种对某种神秘力量或上天的祈求和期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时间紧迫性的忧虑。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骤雨场景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自然、命运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518)

李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相关古诗词

瞿唐峡

我行江南上峡来,系舟夜泊云雨台。

行到西川一万里,杜鹃声急桃花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扇子诗(其十九)

负笈无他奇货,笔端有力躬耕。

僰道颇思山谷,兰陵一变荀卿。

形式: 六言诗 押[庚]韵

扇子诗(其十五)

锦煖海棠欲睡,絮浓杨柳初眠。

蝶老斗高屡舞,莺雏学语如弦。

形式: 六言诗 押[先]韵

扇子诗(其三)

眼界琉璃鸟度,腹中沆瀣蝉清。

猗兰羲献父子,瘦竹夷齐弟兄。

形式: 六言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