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草拈花一片同,眼前随意绿濛濛。

空山剔翠寻秦碣,古砌分青上汉铜。

钱样堆残贫士壁,鞋痕香透美人弓。

石头路滑匆匆去,怕忆天台旧梦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苔》由清朝诗人丘逢甲所作,描绘了苔藓生长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首句“惹草拈花一片同,眼前随意绿濛濛。”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苔藓在草木间蔓延的情景,仿佛与周围的植物融为一体,一片片绿意盎然,随意而自然地铺展在眼前。

接着,“空山剔翠寻秦碣,古砌分青上汉铜。”这两句将视线转向更为深远的历史空间,空旷的山林中,苔藓覆盖着古老的碑石和石阶,仿佛在诉说着久远的故事,与秦汉时期的文物相映成趣,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

“钱样堆残贫士壁,鞋痕香透美人弓。”这两句则转而关注人类活动留下的痕迹,墙壁上残留的钱币图案,鞋痕中蕴含的香气,以及美人弓上的痕迹,都是人类生活与情感的见证,通过苔藓的生长,这些痕迹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故事。

最后,“石头路滑匆匆去,怕忆天台旧梦中。”诗人行走在布满苔藓的石头路上,脚步匆匆,心中却似乎在回忆起遥远的天台山,那里的旧梦。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向往,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苔藓这一常见自然现象的美学价值,以及它所承载的历史与情感的深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810)

丘逢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字:仙根
  • 号:蛰庵
  • 籍贯:南武山
  • 生卒年:1864年~1912年

相关古诗词

辛卯首春招同赖俊臣徐炯尔赖远澜苏祥其王师竹林行仁游玉枕山由大仙岩抵碧云寺题壁

策杖来探海外奇,春风吹客出城时。

路从虎墓穿林曲,泉绕麟岩下涧迟。

窥井少酬诸葛志,搴云同赋大苏诗。

庄严尚鲜开山手,何处谈禅觅戒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元夕无月

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鲲洋梦断夜潮寒,佳节偏怜见月难。

十二楼台春寂寂,满身花露倚栏杆。

倚栏痴待月华来,万斛春愁酒一杯。

恨煞蛮云遮隔住,东风无力为吹开。

蛮云黯黯海天昏,冷对春灯忆梦痕。

今月纵明输古月,更无人说夺昆崙。

形式: 古风

东山感秋词次康步崖中翰题壁韵

痛哭秋风又一年,觚棱梦落练江天。

拾遗冷作诸侯客,袍笏空山拜杜鹃。

天涯心逐白云飞,瑟瑟秋芦点客衣。

回首大宛山上月,更无缄札问当归。

斜日江声走急滩,残棋别墅局方难。

后堂那有閒丝竹,陶写东山老谢安。

寒蛟海上趁人来,漠漠秋尘扫不开。

满目桑田清浅水,五云楼阁失蓬莱。

形式: 古风

论诗次铁庐韵

元音从古本天生,何事时流务竞争。

诗世界中几雄国,惜无人起与连衡。

迩来诗界唱革命,谁果独尊吾未逢。

流尽玄黄笔头血,茫茫词海战群龙。

新筑诗中大舞台,侏儒几辈剧堪哀。

即今开幕推神手,要选人天绝代才。

台上风云发浩歌,不须猛士再搜罗。

拔山妄费重瞳力,夜半虞兮唱奈何。

北派南宗各自誇,可能流响脱淫哇。

诗中果有真王在,四海何妨共一家。

彼此纷纷说界疆,谁知世有大文章。

中天北斗都无定,浮海观星上大郎。

芭蕉雪里供摹写,绝妙能诗王右丞。

米雨欧风作吟料,岂同隆古事无徵。

四海横流未定居,千村万落废犁锄。

荆州失后吟梁父,空忆南阳旧草庐。

展卷重吟民主篇,海山东望独悽然。

英雄成败凭人论,赢得诗中自纪年。

四海都知有蛰庵,重开诗史作雄谈。

大禽大兽今何世,目极全球战正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