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长

夜长河漫漫,嫠妇叹且泣。

落月当窗悬,回风寻户入。

新愁不可道,古恨无时断。

吾将叫重华于江之南,苍梧山高湘水满。

耿耿不寐,起观东方。溥彼白露,降而为霜。

碧草无情,亦陨其芳。安得不老,既玄而苍。

周公待旦,思兼三王。伤哉何为,揽衣彷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秋夜长》是明代诗人贝琼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凄凉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首句“夜长河漫漫”,以“河”喻时间的漫长,暗示了主人公难以入眠的夜晚。接着“嫠妇叹且泣”,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位孤独的妇人,她的叹息和泪水流露出深深的哀伤。随后,“落月当窗悬,回风寻户入”,描绘了月光洒在窗前,微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凄清的氛围。

“新愁不可道,古恨无时断”,表达了主人公无法言说的忧愁和绵延不绝的遗憾。接下来,“吾将叫重华于江之南,苍梧山高湘水满”,借用古代帝王舜的故事,表达了主人公想要寻求安慰和解脱的愿望,但面对高耸的山峰和满溢的江水,这种愿望显得遥不可及。

“耿耿不寐,起观东方”,写出了主人公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最终起身观察东方的情景。这一动作不仅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期待或担忧。“溥彼白露,降而为霜”,描述了露水凝结成霜的过程,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碧草无情,亦陨其芳”,借草木的凋零,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安得不老,既玄而苍”,表达了对青春永驻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对生命终将逝去的无奈。“周公待旦,思兼三王”,引用周公勤勉早起的故事,表达了主人公对于理想和责任的追求。“伤哉何为,揽衣彷徨”,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深深感慨和迷茫。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主人公在深秋之夜的孤独、哀愁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587)

贝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远别离

君不见青天之月,三五缺,三五满。

惟有别离愁,千秋万古何时断。

忆昨郎远行,城南柳飞絮。

迢迢出居延,匹马随都护。

今年得郎书,犹在天山戍。

黄河入大荒,白草迷归路。

夏日青无光,胡风起朝暮。

不若路旁尘,随郎马蹄去。

妾居但守节,郎去当封侯。

昔为白门燕,双栖江上楼。

今作陇头水,呜咽东西流。

时凭万里梦,夜到西梁州。

三十六部犹未灭,良人那得朝金阙。

可怜池上紫鸳鸯,白头生死不相忘。

形式: 古风

白雪歌

昆仑火炎玉已灰,神为六叶空花开。

北风万里寒门来,一夜吹落金银台。

填埙委谷何皑皑,龙蛇僵缩虎豹哀。

洪流不作龙门雷,崆峒太白危欲摧。

将军夜出犹未回,马前一片大如杯。

山中野老居崔嵬,酌酒以匏烧芋魁。

安知银屏翠箔围白台,但歌田有百谷年无灾。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送定南宗佐四明大慈寺

伏龙罗汉无人识,万里如云倏南北。

南北山川不可穷,云去云来自无迹。

朝辞凤阙向东湖,身乘一叶秋江芦。

东湖何处更求我,白云去尽青山孤。

开楼夜看山头月,月色湖光射冰雪。

四明太白相峥嵘,天地虚空一毫发。

老夫漂泊悲蓬根,相逢已契三生魂。

人开火宅不可住,他年听法来松门。

形式: 古风

青萝山房歌

仙华之山何崭绝兮,插天万仞青相磨。

山势东来忽平地,蜿蜒不断为青萝。

萝萝隐隐如崩石,夸娥负山山为析。

欲叫轩辕向何处,千古万古空遗迹。

玉女得道登云车,凌空直上太清家。

云车不复返,落尽金茎花。

风凄凄兮又下雨,行人惨兮子规语。

山回路尽或逢花,知是青萝山人结茅宇。

山人紫府神仙客,身今六十头尚黑。

胸蟠五色天女丝,手炼五色神娲石。

丝可为君成天章,石可为君补天隙。

一朝寘之白玉堂,青萝寂寂寒无光。

何年借我白石床,卧看明月来东方。

与君酌酒歌我曲,君归早访初平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