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史文通奉议二首(其一)

墙北史居士,挂冠心转闲。

顶开人共怪,神去夜深还。

白雪微侵鬓,丹砂久驻颜。

从君欲问道,何日径开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墙北居住的史居士,辞官后心境更加悠闲。
他的头顶白发显眼,人们都感到惊奇,因为他夜晚还会回来。
白发渐渐增多,但红颜长久保持青春。
如果你想向他请教问题,何时能直接拜访他呢?

注释

墙北:指代居住在墙北的史居士。
居士:古时对有德才而未出仕的人的称呼。
挂冠:辞职不仕,比喻辞官。
心转闲:心境变得清闲。
顶开:形容白发明显。
怪:感到奇怪。
神去:这里指史居士夜晚回家。
还:返回。
白雪:借指白发。
侵:逐渐侵染。
丹砂:象征长寿或修炼得来的青春。
驻颜:保持容颜不老。
从君:听从你的意愿。
问:请教。
道:学问、道理。
径开:径直打开门,表示欢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赠给史居士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史居士挂冠归隐生活的赞赏和对其仙风道骨的描绘。首句“墙北史居士”点出友人的隐居之地,暗示其超然世外的生活态度。次句“挂冠心转闲”则直接赞美史居士辞官后的内心宁静与悠闲。

第三句“顶开人共怪”运用了奇特的想象,可能是指史居士修炼有成,头顶有异象,引得人们惊奇。第四句“神去夜深还”进一步描绘史居士神秘而深沉的夜晚活动,可能暗示他修炼或冥想的独特习惯。

第五、六句“白雪微侵鬓,丹砂久驻颜”通过“白雪”象征岁月的流逝,而“丹砂”则象征长生不老,形象地写出史居士保持青春容颜的神奇状态。

最后两句“从君欲问道,何日径开关”表达诗人对仙道的向往,希望能向史居士请教关于修道的问题,并询问何时能亲自拜访,开启那扇通往神秘境界的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位超凡脱俗的隐士形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羡慕和对仙道的追求。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赠司空张公安道挽词三首(其三)

西蜀识公初,南都从事馀。

一言知我可,久好复谁如。

学术留元叹,家声付伯鱼。

霜天近生日,闻挽重唏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赠司空张公安道挽词三首(其二)

孤高出世学,豪迈谪仙人。

早岁犹和俗,中年自识真。

定馀时发照,尘尽四无邻。

闻道骑箕尾,还应事玉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赠司空张公安道挽词三首(其一)

道广中无竞,才高治不烦。

安心本笃静,忧世亦时言。

寿考同侪尽,经纶故事存。

犹应门下客,微论记根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赠医僧善正

老怯江边瘴疠乡,城东时喜到公房。

历言五藏如经眼,欲去三彭自有方。

身厌远游安静默,术因多病更深长。

时时为我谈尊宿,曾入南公古道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