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唐庚所作,名为《长沙竹笋》。诗中以长沙竹笋为题,描绘了竹笋的生长环境与品质,以及诗人对竹笋的喜爱之情。
首句“地入长沙莫叹卑”,诗人以长沙的地理位置较低为引子,表达了对生长在低地的竹笋的赞美,暗示了竹笋虽生于低地,却依然坚韧不屈,生命力旺盛。接着“竹萌径尺旧相知”一句,生动描绘了竹笋从幼苗成长为一尺之长的过程,强调了竹笋与人的长久相伴,如同老友一般熟悉与亲近。
“九重才复金门籍,万里先参玉版师”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竹笋的成长过程比作攀登高位,既表现了竹笋的坚韧与成长的不易,也寓意了诗人在官场或学术上的追求与努力。其中,“九重”、“金门”、“万里”、“玉版师”等词语,分别象征着高官显位、学术殿堂和知识的深邃,展现了竹笋与诗人共同追求卓越的精神。
“契阔累年真负口,裴徊弥月未妨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未能及时表达对竹笋喜爱之情的遗憾,同时也说明了即使时间流逝,他对竹笋的喜爱并未减退,反而更加深刻。这里“裴徊”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徘徊与思考,体现了他对竹笋情感的复杂与深厚。
最后,“渭川风味那能对,中有离骚九辨辞”两句,将长沙竹笋与渭川的美味进行对比,突出了长沙竹笋的独特风味。同时,引用《离骚》中的“九辨辞”,进一步提升了竹笋的文学价值,使之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长沙竹笋的生长环境、品质以及诗人的情感,不仅赞美了竹笋的坚韧与美味,也寄托了诗人对生活、对理想的追求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