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竹笋闻于天下大者可十斤重食之甚甘而不冰脾昔渡湘欲作诗未暇也今复过之酬以此篇

地入长沙莫叹卑,竹萌径尺旧相知。

九重才复金门籍,万里先参玉版师。

契阔累年真负口,裴徊弥月未妨脾。

渭川风味那能对,中有离骚九辨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唐庚所作,名为《长沙竹笋》。诗中以长沙竹笋为题,描绘了竹笋的生长环境与品质,以及诗人对竹笋的喜爱之情。

首句“地入长沙莫叹卑”,诗人以长沙的地理位置较低为引子,表达了对生长在低地的竹笋的赞美,暗示了竹笋虽生于低地,却依然坚韧不屈,生命力旺盛。接着“竹萌径尺旧相知”一句,生动描绘了竹笋从幼苗成长为一尺之长的过程,强调了竹笋与人的长久相伴,如同老友一般熟悉与亲近。

“九重才复金门籍,万里先参玉版师”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竹笋的成长过程比作攀登高位,既表现了竹笋的坚韧与成长的不易,也寓意了诗人在官场或学术上的追求与努力。其中,“九重”、“金门”、“万里”、“玉版师”等词语,分别象征着高官显位、学术殿堂和知识的深邃,展现了竹笋与诗人共同追求卓越的精神。

“契阔累年真负口,裴徊弥月未妨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未能及时表达对竹笋喜爱之情的遗憾,同时也说明了即使时间流逝,他对竹笋的喜爱并未减退,反而更加深刻。这里“裴徊”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徘徊与思考,体现了他对竹笋情感的复杂与深厚。

最后,“渭川风味那能对,中有离骚九辨辞”两句,将长沙竹笋与渭川的美味进行对比,突出了长沙竹笋的独特风味。同时,引用《离骚》中的“九辨辞”,进一步提升了竹笋的文学价值,使之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长沙竹笋的生长环境、品质以及诗人的情感,不仅赞美了竹笋的坚韧与美味,也寄托了诗人对生活、对理想的追求与热爱。

收录诗词(313)

唐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70年~1120年在世,北宋诗人。人称鲁国先生。哲宗绍圣(一○九四)进士(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后于返蜀道中病逝

  • 字:子西
  • 籍贯: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唐河乡

相关古诗词

杂诗二十首(其一)

屏迹舍人巷,灌园居士桥。

花开不旋踵,草薙复齐腰。

蛤哭明朝雨,鸡鸣闇夜朝。

未能全独乐,邻里去招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杂诗二十首(其二)

已绝经年笔,仍关尽日门。

身谋嗟翠羽,人事叹榕根。

蔬食风掀市,楼居水破村。

岭南霜自薄,何得鬓边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杂诗二十首(其三)

便归良不恶,未去亦随缘。

户口知无瘴,讴歌觉有年。

藤笺得句后,桂酒抱愁边。

经术吾衰矣,犹堪学力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杂诗二十首(其四)

不死良难学,全生或可几。

茶随东客到,药附广船归。

棋倦收成败,书慵卷是非。

关心无杂虑,魂梦入精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