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彭城日,与定国为九日黄楼之会。今复以是日,相遇于宋。凡十五年,忧乐出处,有不可胜言者。而定国学道有得,百念灰冷,而颜益壮,顾予衰病,

菊盏萸囊自古传,长房宁复是臞仙。

应从汉武横汾日,数到刘公戏马年。

对玉山人今老矣,见恒河性故依然。

王郎九日诗千首,今赋黄楼第二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菊花杯和茱萸囊自古以来就流传,难道长房仙人真的如此清瘦如仙?
应该从汉武帝巡游汾水的日子开始算起,直到刘公的戏马台那些年。
面对着玉山人如今已老去,但他的性格依旧如恒河般深沉不变。
王郎在重阳节写下过无数诗篇,今天他又要为黄楼写下新的第二篇。

注释

菊盏萸囊:指重阳节的传统习俗,饮菊花酒、佩戴茱萸囊以避邪求福。
长房宁复:长房,指传说中的仙人费长房,这里借指有道之人。
臞仙:形容清瘦如仙的人。
汉武横汾:汉武帝刘彻巡游汾水,典故象征历史的悠久。
刘公戏马年:戏马台,东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此处代指古代名胜。
玉山人:泛指有才华或品格高尚的人。
恒河:印度的大河,比喻深厚、持久。
王郎:对诗人的尊称,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敬仰的对象。
黄楼:可能是指某座建筑,也可能代指诗人的作品集。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诗中通过对菊花和萸囊的古老传说以及历史上汉武帝横渡汾水和刘备戏马的历史事件进行回顾,展现了时间流转和历史变迁的宏大景象。同时,诗人提到自己与友人定国在十五年前曾于九日黄楼之会相聚,而今再次相遇于宋地,感慨之间的忧乐难以言表。

诗中还透露出定国修道有所成就,心境淡泊,百念俱灰,而苏轼自己则是颜面益壮,身躯却已衰弱多病。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超脱的历史感和深远的哲理,也流露出他对友情、时光、生命以及个人境遇的深刻体会。

从艺术性来看,这首诗语言流畅,意境辽阔,融合了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双重内涵,是苏轼词风之一。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九日次定国韵

朝菌无晦朔,蟪蛄疑春秋。

南柯已一世,我眠未转头。

仙人视吾曹,何异蜂蚁稠。

不知蛮触氏,自有两国忧。

我观去来今,未始一念留。

奔驰竟何得,而起无穷羞。

王郎误涉世,屡献久不酬。

黄金散行乐,清诗出穷愁。

俯仰四十年,始知此生浮。

轩裳陈道路,往往儿童收。

封侯起大第,或是君家驺。

似闻负贩人,中有第一流。

炯然径寸珠,藏此百结裘。

意行无车马,倏忽略九州。

邂逅独见之,天与非人谋。

笑我方醉梦,衣冠戏沐猴。

力尽病骐骥,伎穷老伶优。

北山有云根,寸田自可耰。

会当无何乡,同作逍遥游。

归来城郭是,空有累累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召还至都门先寄子由

老身倦马河堤永,踏尽黄榆绿槐影。

荒鸡号月未三更,客梦还家时一顷。

归老江湖无岁月,未填沟壑犹朝请。

黄门殿中奏事罢,诏许来迎先出省。

已飞青盖在河梁,定饷黄封兼赐茗。

远来无物可相赠,一味丰年说淮颍。

形式: 古风

次韵定国见寄

还朝如梦中,双阙眩金碧。

复穿鹓鹭行,强寄麋鹿迹。

劳生苦昼短,展转不能夕。

默坐数更鼓,流水夜自逆。

故人为我谋,此志何由毕。

越吟知听否,谁念病庄舄。

形式: 古风

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二首(其一)

归来病鹤记城闉,旧踏松枝雨露新。

半白不羞垂领发,软红犹恋属车尘。

雨收九陌丰登后,日丽三元下降辰。

粗识君王为民意,不才何以助精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