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其一)榆

我行汴堤上,厌见榆阴绿。

千株不盈亩,斩伐同一束。

及居幽囚中,亦复见此木。

蠹皮溜秋雨,病叶埋墙曲。

谁言霜雪苦,生意殊未足。

坐待春风至,飞英覆空屋。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在汴堤上行走,厌倦了看到榆树阴郁的绿色。
成千上万的榆树不满一亩地,都被砍伐成同一捆。
即使身处囚禁之中,我还是会再次见到这种树木。
蛀虫侵蚀的树皮滴落秋雨,病弱的叶子埋在墙角。
谁说严冬酷寒,生命的力量却远远不够。
我静待春风吹来,让飘落的花朵覆盖空荡的房屋。

注释

汴堤:古代中国汴水边的大道。
榆阴:榆树下的阴凉处。
盈:满,达到。
斩伐:砍伐。
幽囚:深深的囚室或孤独的境地。
蠹皮:被虫蛀蚀的树皮。
霜雪:寒冷的冬季天气。
生意:生命力,生机。
飞英:飘落的花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淡然情怀。诗人站在汴堤之上,对那繁茂的榆树阴凉感到厌倦,因为它们似乎占据了太多空间,甚至连同一束的竹子也要被斩伐来与其竞争。这不仅反映出自然界的生存竞争,更隐喻着人间的尔虞争斗。

当诗人身处幽暗的囚牢之中,即便是在这种境遇下,仍旧能够见到这榆树。榆树在秋雨中被虫蛀啃咬,病态的叶子埋藏于墙角的曲折中。这是对困顿生活的一种写照,同时也是对自然界生机不息的赞美。

诗人并不认为霜雪会带来痛苦,因为生命力尚存。待到春风到来,那飞扬的花絮将如同雪花一般,覆盖了整个空旷的屋宇。这是对生命更新、希望重生的美好寄托。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也体现了其超脱世俗、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其二)槐

忆我初来时,草木向衰歇。

高槐虽惊秋,晚蝉犹抱叶。

淹留未云几,离离见疏荚。

栖鸦寒不去,哀叫饥啄雪。

破巢带空枝,疏影挂残月。

岂无两翅羽,伴我此愁绝。

形式: 古风

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其三)竹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

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

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形式: 古风

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其四)柏

故园多珍木,翠柏如蒲苇。

幽囚无与乐,百日看不已。

时来拾流胶,未忍践落子。

当年谁所种,少长与我齿。

仰视苍苍干,所阅固多矣。

应见李将军,胆落温御史。

形式: 古风

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复用韵二首(其一)

百日归期恰及春,馀年乐事最关身。

出门便旋风吹面,走马联翩鹊啅人。

却对酒杯疑是梦,试拈诗笔已如神。

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