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其四)柏

故园多珍木,翠柏如蒲苇。

幽囚无与乐,百日看不已。

时来拾流胶,未忍践落子。

当年谁所种,少长与我齿。

仰视苍苍干,所阅固多矣。

应见李将军,胆落温御史。

形式: 古风

翻译

故乡有许多珍贵的树木,翠绿的柏树如同蒲苇般茂盛。
被幽禁在这里没有快乐,一百天也看不够这些美景。
有时我会去捡拾掉落的树脂,却舍不得踩踏那些落叶。
这些树是谁在当年种植的呢?它们和我一样,见证了岁月的流转。
抬头仰望那苍翠挺拔的树干,经历的风雨实在太多。
想必你也看到了,就像李将军的英勇,温御史的刚直。

注释

故园:故乡。
珍木:珍贵的树木。
翠柏:翠绿的柏树。
蒲苇:像蒲苇一样柔韧。
幽囚:幽禁。
乐:快乐。
流胶:树脂。
践落子:踩踏落叶。
少长:无论老少。
齿:这里指代树木的年轮。
苍苍干:苍翠挺拔的树干。
固多矣:实在很多。
李将军:历史上的著名将领。
胆落:形容勇气消失。
温御史:历史上有刚正之名的官员。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庭园景色和表达怀旧之情的诗。开篇“故园多珍木,翠柏如蒲苇”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翠绿的柏树形象地比喻为水边的蒲苇,生动地展现了庭园中珍奇美丽的植物景观。接下来的“幽囚无与乐,百日看不已”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故园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即使长时间停留,也无法满足内心的欣赏欲望。

“时来拾流胶,未忍践落子”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界生生不息生命力的珍视与尊重。这里的“流胶”指的是树上的树胶,而“落子”则是指果实,这些都是大自然中循环往复的生命象征,诗人不忍心践踏这些生命的痕迹,体现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当年谁所种,少长与我齿”一句,引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这里的“少长”意味着树木生长的速度,与诗人的年龄相比似乎没有太大变化,从而唤起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最后,“仰视苍苍干,所阅固多矣。应见李将军,胆落温御史”两句,则是诗人通过仰望树木的古老枝干,感慨于自己阅历过许多世事,而“ 应见李将军,胆落温御史”则可能是在表达对朋友或同僚的思念之情,或许是在暗示某种政治上的失意和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庭园中的植物景观,以及诗人与自然界的互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以及对时光流转、生命循环的思考。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复用韵二首(其一)

百日归期恰及春,馀年乐事最关身。

出门便旋风吹面,走马联翩鹊啅人。

却对酒杯疑是梦,试拈诗笔已如神。

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复用韵二首(其二)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病有妻。

堪笑睢阳老从事,为余投檄向江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陈州与文郎逸民饮别,携手河堤上,作此诗

白酒无声滑泻油,醉行堤上散吾愁。

春风料峭羊角转,河水渺绵瓜蔓流。

君已思归梦巴峡,我能未到说黄州。

此身聚散何穷已,未忍悲歌学楚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子由自南都来陈三日而别

夫子自逐客,尚能哀楚囚。

奔驰二百里,径来宽我忧。

相逢知有得,道眼清不流。

别来未一年,落尽骄气浮。

嗟我晚闻道,款启如孙休。

至言难久服,放心不自收。

悟彼善知识,妙药应所投。

纳之忧患场,磨以百日愁。

冥顽虽难化,镌发亦已周。

平时种种心,次第去莫留。

但馀无所还,永与夫子游。

此别何足道,大江东西州。

畏蛇不下榻,睡足吾无求。

便为齐安民,何必归故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