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愚母挽诗

石窌恩虽渥,潘舆恨已遥。

南天丹旐湿,朔吹穗帷飘。

不复迎船笋,惊闻引葬箫。

九原封若斧,泪溢冶城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挽诗《李少愚母挽诗》由宋代诗人韩驹所作,表达了对逝者深切的哀悼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对逝者生前恩泽与身后哀思的复杂情感。

首句“石窌恩虽渥”以“石窌”象征深厚的恩泽,暗示逝者生前受到的厚待与尊敬,而“渥”字则强调了这种恩泽的深厚与宽广。接着,“潘舆恨已遥”通过典故,暗指逝者已远离尘世的烦恼与遗憾,表达了对逝者解脱的祝愿。

“南天丹旐湿”描绘了丧礼的场景,丹旐(丧旗)在南天飘扬,泪水沾湿了旗帜,形象地表现了亲人对逝者的哀痛与不舍。“朔吹穗帷飘”则以北风中的穗帷飘动,象征着哀思随风远扬,难以平息。

“不复迎船笋”一句,通过“迎船笋”的消失,暗示逝者已不再需要生前的陪伴与照顾,表达了对逝者离去的无奈与接受。“惊闻引葬箫”则描绘了丧礼上引人注目的葬箫声,这声音在生者心中激起波澜,让人难以忘怀。

最后,“九原封若斧,泪溢冶城潮”以“九原”象征逝者安息之地,而“封若斧”则比喻墓地的庄严与庄重。这两句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尊重与怀念,也寄托了生者对于逝者灵魂归宿的深深祝福。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对逝者的哀悼与缅怀之情。

收录诗词(421)

韩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论家。学者称他陵阳先生。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 字:子苍
  • 号:牟阳
  • 籍贯: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
  • 生卒年:1080~1135

相关古诗词

赠张景方

斯文万古照乾坤,削简沉碑仅免燔。

在处自应神物护,从来难为俗人言。

仙官下取馀无几,夹壁深藏尚半存。

异日亡书购三箧,吾知汉相有贤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题花光长老画(其一)

晓出花光寺,云沙照眼新。

归来看图画,借问若为真。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题花光长老画(其二)

昨欲浮湘去,褰裳望九疑。

清湘今入手,一棹更何之。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送黄若虚下第归湖南

时人会傍高门走,独肯来游翰墨场。

已有哲兄如叔度,定知吾子胜文强。

长淮白浪摇春枕,故国青山接夜航。

乞得功名归遗母,未应深羡绿衣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