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立斋入闽哭久轩

双溪秋气深,送子临古道。

古道如掌平,四顾行人少。

行行复行行,何日度南峤。

故人今已矣,未必死非好。

世事浩无涯,愁云黯江表。

形式: 古风

翻译

秋天的双溪景色深深,我为你送到古老的道路上。
这古老的道路平坦如手掌,环顾四周行人稀少。
你不停地走啊走,何时能度过南边的高山?
老朋友如今已经离去,但并非因为不好。
世间之事广阔无垠,愁云笼罩着长江流域。

注释

双溪:两条溪流。
秋气:秋天的气息。
深:浓郁。
送子:送别你。
临:靠近。
古道:古老的路。
如掌:像手掌一样。
四顾:四处张望。
行人少:行人稀疏。
行行:行走的样子。
何日:何时。
度:度过。
南峤:南方的高山。
故人:老朋友。
已矣:已经离开。
未必:不一定。
死非好:死亡并非好事。
世事:世间的事。
浩无涯:广大无边。
愁云:愁苦的云。
黯:阴暗。
江表:长江下游地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萧瑟气氛,诗人在一个静谧而又寂寞的古道上送别。双溪之所以秋气深,是因为秋天的寒凉加上溪水的清冷,使得整个环境显得格外凄清。古道平坦,但四处看去行人稀少,给人一种孤独和萧瑟的感觉。

诗人反复地踏着这条道路,却不知道何日才能到达目的地——南峤。这一路的延伸不仅是空间上的,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心境的变化。故人已矣,是对过往时光中人的怀念,虽然他们现在已经不在,但诗人并不认为他们就真的离开了,这里的“非好”可能表达了一种对逝去之人的思念和不舍。

最后两句,世事浩如烟海,无边无涯,让人感到愁绪满胸。愁云黯江表,则是将这种复杂的情感投射到自然界,愁云笼罩着江水的岸边,营造出一幅沉郁苍凉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而又深邃。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送希夷之江西

小雨敛轻尘,秋声壮亭驿。

驱车过南浦,别怀徒襞积。

世道一以坏,为善不自力。

一朝鲁两生,为人作行色。

后山薄命篇,竟不待它日。

送子行复行,一步一叹息。

谁知离索悲,有甚万钟失。

此事已忘言,此情未能释。

有时诵吾句,或为千里益。

形式: 古风

送蒙斋侄宰馀姚

凫舄搀先伯仲间,迎阳带雨渡天关。

向来邑为贪风坏,此去民思善政安。

三百里同开鲁国,二千石即继壶山。

蒲封正次东溟侧,要拓胸襟个样宽。

形式: 七言律诗

重聘古梅行

千金卜得繇非熊,木德将兴猎太公。

槐安与国已陈迹,盛衰直与阴阳通。

知羹自昔亲受记,饮冰齧雪工磨砻。

此中洞洞无所有,彻上彻下俱玲珑。

苔肤蜕骨半荣悴,连峰峭厉飞铜騣。

生意虽偏未尝断,犹有王气居南东。

南柯突出已奇甚,连蜷夭矫翔虬龙。

东边新梢更绝特,转要作势将腾空。

风号竹坞月黯淡,露洒松壑泉琤琮。

一花玉立苍鬣表,万花辟易难为容。

辙环四海无处觅,只今岁晚才相逢。

酹酒高歌盟万古,天意决不寒孤风。

形式: 古风

徐制参挽歌(其三)

北风北风兮岁律告终,岂惟岁律兮嗟世道之益穷。

有美君子兮,非斯世之人物。

有古人之风兮,有无我之德。

我亦何知兮,托先世之馀契。

两书相劳苦兮,蔼然敬爱之意。

迹虽疏兮此心不忘,死生契阔兮怅十二里之高冈。

歌薤露之卒章兮,有泪滂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