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宣城界

西塞沿江岛,南陵问驿楼。

湖平津济阔,风止客帆收。

去去怀前浦,茫茫泛夕流。

石逢罗刹碍,山泊敬亭幽。

火识梅根冶,烟迷杨叶洲。

离家复水宿,相伴赖沙鸥。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翻译

西塞沿江的岛屿,南陵探访的驿站楼台。
湖面平静,渡口宽阔,风停后船帆都收起。
离开时怀念前方的河湾,夜晚泛舟在广阔的水面。
石头碰上险峻的罗刹山,山中的敬亭寺显得幽深。
火光映照梅根的冶艳,烟雾笼罩着杨叶洲。
离家远行,夜晚借宿水边,陪伴我的只有沙鸥。

注释

西塞:古代地名,指长江边上的西塞山。
南陵:古县名,今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津济:渡口,河流交汇处。
罗刹:佛教中的恶鬼形象,这里形容险峻的山势。
敬亭:敬亭山,位于安徽宣城,有‘诗山’之称。
梅根冶:梅根为女子名,此处代指美景或佳人。
沙鸥:一种水鸟,常被用作孤寂、自由的象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在江边停泊,周围环境给人以深远和幽静之感。"西塞沿江岛"一句即设定了一种边疆寂寞的氛围,而"南陵问驿楼"则透露出诗人对远方的向往或思念。"湖平津济阔"描述了湖面宽广,水路通畅的景象,同时也映射出诗人的心境开阔。"风止客帆收"则是夜晚风平浪静,舟船停靠的画面。

接下来的"去去怀前浦,茫茫泛夕流"表达了诗人对往昔之地的怀念,以及随着夕阳的流逝而泛舟远行的情景。"石逢罗刹碍,山泊敬亭幽"则描写了船只在崎岖不平的水域中前进,而"敬亭"这个词让人联想到一处静谧且神秘的地方。

"火识梅根冶,烟迷杨叶洲"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将自然景物与工事活动相结合,展示了夜晚的宁静中蕴含着生活的气息。"离家复水宿,相伴赖沙鸥"则是诗人表达了远离家乡,在水上过夜,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和空间距离的深刻感受,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心灵世界和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266)

孟浩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字:浩然
  • 籍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 生卒年:689-740

相关古诗词

夜登孔伯昭南楼时沈太清朱升在座

谁家无风月,此地有琴尊。

山水会稽郡,诗书孔氏门。

再来值秋杪,高阁夜无喧。

华烛罢然蜡,清弦方奏鹍。

沈生隐侯胤,朱子买臣孙。

好我意不浅,登兹共话言。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奉先张明府休沐还乡海亭宴集

自君理畿甸,予亦经江淮。

万里书信断,数年云雨乖。

归来休浣日,始得赏心谐。

朱绂恩虽重,沧州趣每怀。

树低新舞阁,山对旧书斋。

何以发秋兴,阴虫鸣夜阶。

形式: 排律 押[佳]韵

齿坐呈山南诸隐

习公有遗坐,高在白云陲。

樵子不见识,山僧赏自知。

以余为好事,携手一来窥。

竹露闲夜滴,松风清昼吹。

从来抱微尚,况复感前规。

于此无奇策,苍生奚以为。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庭橘

明发览群物,万木何阴森。

凝霜渐渐水,庭橘似悬金。

女伴争攀摘,摘窥碍叶深。

并生怜共蒂,相示感同心。

骨刺红罗被,香黏翠羽簪。

擎来玉盘里,全胜在幽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