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文上人舍财鸠工建新安桥普济众生闻者赞叹随喜赋诗一首

高僧自有神通力,杖锡横空搭两堤。

会见大夫乘驷马,宁无学士助腰犀。

一溪帆影浪花转,百尺栏杆石笋齐。

有客天津闲信步,杜鹃声里夕阳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高僧自有超凡之力,手杖横空连接两岸堤。
遇见官员乘坐四马拉车,难道没有学者随行持象牙。
溪水中的船影随着波浪转动,百尺栏杆与石笋一般齐整。
有位游客在天津悠闲漫步,杜鹃鸟鸣中夕阳西下。

注释

高僧:指修行高深的僧人。
神通力:超自然的力量或技能。
杖锡:僧人的手杖和锡杖。
横空:凌空,跨越。
搭两堤:连接两岸。
大夫:古代官职,这里指高级官员。
驷马:四匹马拉的车,象征地位显赫。
学士:古代读书人的一种称呼。
腰犀:学者腰间的象牙,象征学问和身份。
帆影:船上的帆在水面上的倒影。
浪花:水面上的波浪。
转:转动,移动。
石笋:形状像笋的石头,形容栏杆整齐。
天津:古代地名,今属中国天津。
闲信步:悠闲地散步。
杜鹃:鸟名,又名子规,叫声凄凉。
夕阳西:夕阳西下,表示一天即将结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展现出非凡法力,他手持锡杖,凭空搭建桥梁,惠及两岸众生。他不仅与乘车的官员交往,还吸引学士前来襄助,显示出其广泛的人脉和影响力。诗人笔下的溪流中帆影摇曳,栏杆与石笋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宁静而壮观的画面。在天津渡口,夕阳西下时分,还有杜鹃鸟的啼鸣为这场景增添了几分诗意。整首诗赞美了上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所建桥梁带来的福祉,表达了人们的赞叹和欢喜之情。陆文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末元初时期僧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以及对善行的赞美。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丙申岁侯仲达之官洪泽

淮楚俗轻扬,萧萧古战场。

残兵空壁垒,旷野失农桑。

鱼蟹西风市,菰蒲浅水塘。

君山足诗景,何事访渔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代上乐平傅知州初庵

一代风流独老庵,再扶道脉起东南。

家声可与诸洪继,易学曾同小阮参。

昼锦羡君荣世胄,寒毡容我坐清谈。

愿为药笼中间物,才匪芝苓愧不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代和翟知事舟中寄登光阳楼诗韵

登临送目际天涯,人物风流胜永嘉。

已溯清流乘画鹢,尚留醉墨看涂鸦。

长空黯淡吹云叶,别浦微茫蹴浪花。

老守江城闲兀坐,秋宵短梦苦思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句容赋归

谁教老子误诸君,幸自庵中卧白云。

旧令尹非新令尹,今将军是故将军。

相知自谓乐莫乐,一见不如闻所闻。

逋客急须回俗驾,北山早已有移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