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崔尚书喜雨

积阳虽有晦,经月未为灾。

上念人天重,先祈云汉回。

仁心及草木,号令起风雷。

照烂阴霞止,交纷瑞雨来。

三辰破黍稷,四达屏氛埃。

池溜因添满,林芳为洒开。

听中声滴沥,望处影徘徊。

惠泽成丰岁,昌言发上才。

无论验石鼓,不是御云台。

直颂皇恩浃,崇朝遍九垓。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翻译

虽然积累的阳气有时会显得晦暗,但经历一个月也并未酿成灾害。
皇上考虑到天地人关系之重大,率先祈求银河云气反转以带来祥瑞。
仁慈之心遍及草木,一声号令便能唤起风雷之变。
灿烂阳光驱散阴云,祥瑞之雨纷然而至。
日月星辰照耀田野,五谷茁壮生长,四方邪气被扫除。
池塘水位因雨水而上涨,林间芬芳在雨露滋润下绽放。
耳中听到雨滴声声滴落,目光所及之处雨影婆娑。
这场及时雨预示着丰年的到来,皇上英明的话语激发了臣民的才能。
无需验证石鼓之预言,也不必登临云台观天象。
直接歌颂皇恩浩荡,短短一个早晨就已传遍九州大地。

注释

积阳:积累的阳气。
晦:晦暗。
经月:经历一个月。
未为灾:未酿成灾害。
上念:皇上考虑到。
人天重:天地人关系之重大。
云汉:银河。
回:反转,此处指带来祥瑞。
仁心:仁慈之心。
及:遍及。
草木:草木。
号令:皇帝发布的命令。
风雷:风雷之变,此处指自然界的巨大变化。
照烂:照亮,驱散。
阴霞:阴云。
止:停止,此处指阴云被驱散。
交纷:纷然,纷纷。
瑞雨:祥瑞之雨。
三辰:日、月、星,泛指日月星辰。
黍稷:五谷,泛指农作物。
四达:四方,四处。
氛埃:邪气,不祥之气。
池溜:池塘水位。
添满:上涨,增加。
林芳:林间的花香或草木之香。
洒开:在雨露滋润下绽放。
听中:耳中听到。
声滴沥:雨滴声声滴落。
望处:目光所及之处。
影徘徊:雨影婆娑,雨滴下落时形成的动态景象。
惠泽:恩惠,此处指及时雨带来的好处。
成丰岁:预示着丰年的到来。
昌言:英明的话语,皇上对臣民的训示。
发上才:激发了臣民的才能。
无论:无需。
验石鼓:验证石鼓之预言(古代石鼓文常被视为预言或记载重要事件)。
不是:不必。
御云台:登临云台观天象(云台是古代观天象的高台)。
直颂:直接歌颂。
皇恩浃:皇恩浩荡,恩泽深厚且广泛。
崇朝:短短一个早晨。
遍九垓:传遍九州大地(九垓泛指广阔的中国大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及时雨水带来的生机与希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君恩浩荡的赞美之情。

“积阳虽有晦,经月未为灾”开篇即设置了一种期待中的担忧,这里的“积阳”指的是连绵不断的晴朗天气,而“晦”则是阴霾的天气,诗人表达了尽管长时间的晴好可能会带来干旱,但幸运的是还没有发生灾难。

接着,“上念人天重,先祈云汉回”显示了君主对民众的关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在这里,“人天重”意味着君主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切考虑,而“云汉回”则是希望天气能够转变,带来及时雨水。

“仁心及草木,号令起风雷”进一步强调了君主的仁慈之心,连草木都在其关怀之中,“号令”一词则显示了君主对自然力的掌控能力,以及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

“照烂阴霞止,交纷瑞雨来”描绘了一幅雨后晴好的景象,“照烂”指的是雨过天晴的明亮,“阴霞止”则是阴霾消散,而“交纷瑞雨来”表达了雨水如同吉祥的瑞气一般降临。

“三辰破黍稷,四达屏氛埃”中的“三辰”通常指日、月、星,这里可能象征着天象的变化,而“四达”则是风从四方吹来,“屏氛埃”则形容雨水如同幕布一样将干旱遮挡。

“池溜因添满,林芳为洒开”生动地描绘了雨后景象,池塘被雨水填满,而树木也因为雨水而更加鲜活。

“听中声滴沥,望处影徘徊”则是诗人在雨中的感受和心境,既有对自然声音的聆听,又有对周遭景色的欣赏。

“惠泽成丰岁,昌言发上才”表达了雨水带来的恩泽将使年岁变得富饶,而君主的美好言论也如同才智的展现一般流传。

最后,“无论验石鼓,不是御云台。直颂皇恩浃,崇朝遍九垓”则是诗人对君恩的直接颂扬,表明即使不必像古人那样用石鼓来验证天子的德行,但也能感受到君主如同云中之台一般高远和宽广的恩惠。

整首诗通过对雨水和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对君主关怀民情和掌控自然力的赞美,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君臣关系和社会状态。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和裴侍中承恩拜扫旋辔途中有怀寄州县官僚乡国亲故

嵩岳神惟降,汾川鼎气雄。

生才作霖雨,继代有清通。

天下称贤相,朝端挹至公。

自家来佐国,移孝入为忠。

霜露多前感,丘园想旧风。

扈巡过晋北,问俗到河东。

便道恩华降,还乡礼教崇。

野尊延故老,朝服见儿童。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奉使自蓝田玉山南行

征骖入云壑,始忆步金门。

通籍微躯幸,归途明主恩。

匪唯徇行役,兼得慰晨昏。

是节暑云炽,纷吾心所尊。

海县且悠缅,山邮日骏奔。

徒知恶嚣事,未暇息阴论。

峣武经陈迹,衡湘指故园。

水闻南涧险,烟望北林繁。

远霭千岩合,幽声百籁喧。

阴泉夏犹冻,阳景昼方暾。

懿此高深极,徒令梦想存。

盛明期有报,长往复奚言。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奉和圣制同二相南出雀鼠谷

设险诸侯地,承平圣主巡。

东君朝二月,南旆拥三辰。

寒出重关尽,年随行漏新。

瑞云丛捧日,芳树曲迎春。

舞咏先驰道,恩华及从臣。

汾川花鸟意,并奉属车尘。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

魏武中流处,轩皇问道回。

长堤春树发,高掌曙云开。

龙负王舟渡,人占仙气来。

河津会日月,天仗役风雷。

东顾重关尽,西驰万国陪。

还闻股肱郡,元首咏康哉。

形式: 排律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