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僚有独游东游者小诗寄之(其一)

车马东城路,芬芳数里尘。

风光不相待,愁杀未游人。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车马穿梭在东城的路上,沿途数里弥漫着芬芳的尘土。
美好的景色毫不等待,让还没来游玩的人感到忧愁。

注释

车马:指代车辆和马匹,代指行人和交通。
东城:城市东部的道路。
芬芳:形容香气浓郁。
数里尘:形容香气飘散到很远的地方。
风光:风景,美景。
不相待:不等人,即美景不会停留等待。
愁杀:使人为之愁苦。
未游人:还未曾游览过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愁苦的情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人通过对东城路上车马喧哗、花香满径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未能及时游览的遗憾。"车马东城路,芬芳数里尘"这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了一个繁华而又充满自然美景的场景,其中“车马”象征着人群的往来和生活的活力,而“芬芳数里尘”则是对花香四溢的一个美好描绘,通过“尘”的字面上,可以感受到一种细腻而迷人的景象。

"风光不相待,愁杀未游人"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感慨。"风光不相待"意味着美好的时光和景致是不会等待任何人的,它们会悄然逝去;而"愁杀未游人"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因为未能及时领略这些美好而感到的深深懊恼。这里的“愁杀”用字非常传神,形象地展示了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写景,而且通过景物抒发了情感,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夷齐

夷齐双骨已成尘,独有清名日日新。

饿死沟中人不识,可怜今古几何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孙器之奉使淮浙至江为书见寄以诗谢之(其五)

沙溆鹤争飞,波光可染衣。

松江异淇水,信美不如归。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

孙器之奉使淮浙至江为书见寄以诗谢之(其四)

岫贴晴天阔,舟缘石岸深。

遥知作书处,缆袅绿波心。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

孙器之奉使淮浙至江为书见寄以诗谢之(其三)

吴酿木兰春,红鲈白锦鳞。

玉盘聊下箸,初识紫丝莼。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