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石林精舍武溪东,夜扣禅关谒远公。
月在上方诸品静,僧持半偈万缘空。
秋山竟日闻猿啸,落木寒泉听不穷。
惟有双峰最高顶,此心期与故人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来到武溪东的石林精舍,寻访远公的景象。月亮悬挂在半空中,一切都静谧而安静,只有僧人手持经书,诵读着佛偈,万般世间纷争仿佛都变得虚空。秋天的山林里,白日渐暮,可闻猿啸声,夜深人静,更可听见落叶触泉的声音,这些自然之声似乎永无止境。诗中唯一不变的是两座高峰,它们的顶端是如此的高远,而诗人的心意,则是与那些逝去的旧友共同守护着这份情感和记忆。
郎士元以此诗表达了他对佛法的向往,以及对于自然之美、生命之暂及历史之长河的深刻体悟。这不仅是一次夜访禅关的记录,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与寄托。
不详
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直道多不偶,美才应息机。
灞陵春欲暮,云海独言归。
为客成白首,入门嗟布衣。
莼羹若可忆,惭出掩柴扉。
闻君感叹二毛初,旧友相依万里馀。
烽火有时惊暂定,甲兵无处可安居。
客来吴地星霜久,家在平陵音信疏。
昨日风光还入户,登山临水意何如。
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
共是悲秋客,那知此路分。
荒城背流水,远雁入寒云。
陶令门前菊,馀花可赠君。
将军禀天姿,义勇冠今昔。
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
虽为感恩者,竟是思归客。
流落荆巫间,裴回故乡隔。
离筵对祠宇,洒酒暮天碧。
去去勿复言,衔悲向陈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