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章宏

道合由来不易谋,岂无和氏识荆璆。

一川浊水浮文鹢,千里轻帆落武丘。

身退岂嫌吾道进,学成方悟众人求。

西风乞得东南守,杖策还能访我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志同道合本就难寻,难道没有像和氏璧那样的眼光识别美玉?
满河浑水漂浮着华丽的鹢鸟,轻舟扬帆驶向知识的高峰武丘山。
即使我选择退隐,也不应嫌弃大道前进,学业有成才明白众人所求。
秋风吹过,我希望能留在东南一方,手握拐杖还会来找我交谈。

注释

道合:志趣相投。
和氏:古代楚人,以发现和氏璧而闻名。
荆璆:比喻珍贵的人才或物品。
文鹢:比喻华丽的文字或学问。
武丘:古代的学术名山,象征知识的高峰。
身退:退隐。
吾道进:指个人追求的道义或真理的进步。
西风:秋风。
东南守:东南方向的地方官或职位。
杖策:手杖。
访我:来找我交谈。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送章宏》。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意以及对未来道路的美好祝愿。

“道合由来不易谋,岂无和氏识荆璆。” 这两句诗开篇即点明了主题:谈论道德修养与事业成功之难,以及对于那些能够理解自己的人的情谊。"和氏"这里指的是懂得和支持作者理想的人。

“一川浊水浮文鹢,千里轻帆落武丘。” 这两句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象:浊流中的水鸟(文鹢)在波涛中悠然自得,而远行者的船只则轻快地驶向遥远的地方。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友人未来旅途的美好祝愿。

“身退岂嫌吾道进,学成方悟众人求。” 身处逆境而不怨恨,反而感到自己的道德修为在进步,这是作者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自我肯定。"学成方悟众人求"则表明学习成果的重要性,以及他人的追求。

“西风乞得东南守,杖策还能访我不。” 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未来能够得到好的职位(东南守)的祝愿,同时也希望即使自己退隐,也仍然能够被人所记挂并寻访。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坚持己见以及对朋友深厚的情谊。王安石在这里不仅是在送别,更是在表达自己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于未来道路的坚定信念。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送萧山钱著作

才高诸彦故无嫌,兄弟同时举孝廉。

东观外除方墨绶,西州相见已苍髯。

灵胥引水清穿市,神禹分山翠入帘。

好去弦歌聊自慰,郡人谁敢慢陶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送董传

悠悠陇头水,日夜向西流。

行路未云已,归人空复愁。

文章合用世,颜发未惊秋。

一听秦声罢,还来上国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道光法师住持灵岩

灵岩开辟自何年,草木神奇鸟兽仙。

一路紫苔通窅窱,千崖青霭落潺湲。

山祇啸聚荒禅室,象众低摧想法筵。

雪足莫辞重趼往,东人香火有因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福建张比部

画船箫鼓出都时,万里惊鸥去不追。

却望尘沙应驻节,会逢山水即吟诗。

长鱼俎上通三印,新茗斋中试一旗。

只恐远方难久滞,莫愁风物不相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