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传

悠悠陇头水,日夜向西流。

行路未云已,归人空复愁。

文章合用世,颜发未惊秋。

一听秦声罢,还来上国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远方的山间流水悠悠,不分昼夜地向西流淌。
旅途还未结束,归乡的人却已满怀忧愁。
才华应当为世间所用,但容颜尚未显出秋意。
一旦听到秦地的乐声停止,我还会再次踏上京城的旅程。

注释

陇头:指边远的山头,这里代指远方。
日夜:形容时间不断流逝。
云:此处比喻行程的艰难或漫长。
空复:徒然,白白地。
文章:这里指才华和学问。
颜发:容貌和头发,代指人的外貌。
惊秋:因秋意而显得衰老。
秦声:指秦地的音乐,可能带有思乡之情。
上国:京城,指政治中心。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的《送董传》。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友人的深情寄托。

"悠悠陇头水,日夜向西流。" 开篇便以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悠长、流动的意境,陇头水的不息西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

"行路未云已,归人空复愁。" 这两句表达了送别时的心情,朋友即将踏上旅途,而自己却只能留下,内心充满了离别之愁。

"文章合用世,颜发未惊秋。" 这里展示了诗人的自信,他相信自己的文学才能能够传世,同时也透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受,虽然年华尚早,但已经感受到时光的变迁。

"一听秦声罢,還来上国游。"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和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一旦听到秦地的声音,就忍不住想要归去,追寻那些根植于心中的记忆和情怀。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才华横溢、情感丰富的文学大家形象,同时也反映出他内心深处对于朋友、家国以及传统文化的情怀。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送道光法师住持灵岩

灵岩开辟自何年,草木神奇鸟兽仙。

一路紫苔通窅窱,千崖青霭落潺湲。

山祇啸聚荒禅室,象众低摧想法筵。

雪足莫辞重趼往,东人香火有因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福建张比部

画船箫鼓出都时,万里惊鸥去不追。

却望尘沙应驻节,会逢山水即吟诗。

长鱼俎上通三印,新茗斋中试一旗。

只恐远方难久滞,莫愁风物不相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僧无惑归鄱阳

晚扶衰惫寄人间,应接纷纷祇强颜。

挂席每谙东汇水,采芝多梦旧游山。

故人独往今为乐,何日相随我亦闲。

归见江东诸父老,为言飞鸟会知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送熊伯通

岁暮欣逢盖共倾,川涂南北岂忘情。

事经官路心应折,地入家山眼更明。

江上月华空自照,梅边春意恰相迎。

关河不锁真消息,野客犹能听治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