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俞㨷画八景(其三)吴松秋远

萧萧木叶下西山,便觉莼鲈兴不闲。

莫踏长虹千尺去,孤帆正在暮云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翻译

西山上的树木叶子萧瑟落下,顿时勾起了我对家乡莼鲈的思念。
不要踏上那长达千尺的彩虹远行,因为孤独的船儿正漂浮在傍晚的云层中。

注释

萧萧:形容风吹树叶发出的声音。
木叶:秋天的树叶。
西山:指具体的山脉或地名,这里可能象征远方。
莼鲈兴:对故乡美食(莼菜和鲈鱼)的怀念,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不闲:无法平静,心绪不宁。
莫踏:不要踏上。
长虹:古人认为彩虹是天上的桥,这里比喻长途旅行。
千尺:极言距离之长。
孤帆:独自一人的船只。
暮云间:傍晚的云层中,象征归途或远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景图,以萧瑟的木叶飘落西山为背景,诗人借此触发了对故乡莼鲈美食和宁静生活的怀念之情。"萧萧木叶下西山",寥寥数语便勾勒出秋意渐浓的景象,落叶声中透出淡淡的离愁。

"便觉莼鲈兴不闲","莼鲈"是江南的特产,常被文人墨客用来象征故乡和归隐之思,诗人触景生情,内心涌起强烈的思乡之情,感觉连平日的闲适也因这份思乡而变得忙碌起来。

"莫踏长虹千尺去",诗人劝诫自己不要轻易踏上那遥远的彩虹,暗示着远离家乡的路途漫长且难以回头,表达了对现状的留恋和对未知的犹豫。

最后,"孤帆正在暮云间",以孤帆的形象寓言自己,它孤独地航行在暮色苍茫的江面,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以及对远方的向往和对家的深深挂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生活选择的微妙感慨。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题钱参政东岩

龙顾初闻辟纵观,尽收清胜閟高寒。

四围列岫飞云静,十里平湖碧照宽。

麈尾有言皆灌顶,尘中无路不惊湍。

东岩端作东山望,行为苍生起谢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题唯庵后大松

唯庵有长松,秀拔撑青空。

铜石并根干,榆枋比蒿蓬。

天地荫中边,日月奔西东。

愿言滋浩养,千岁看此公。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题黄湾真如山般若台

真如山中龙象宅,前三后三率禅客。

珍公提唱悟本心,一指不留庭下柏。

我来春事梅已玉,仍吸灵泉酌寒碧。

会看海印发光时,台前璧月连天白。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题澉浦金粟寺(其二)

入门不见佛,已悟本无相。

若为是真求,沙界等寻丈。

欣逢两禅老,妙悟灭心想。

行当求所求,筏喻不言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