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夷中途次四首(其一)

渺渺舟航不计程,夷中山水未通名。

千形万状争呈怪,吐雾兴云显厥灵。

箫鼓绕船溪子笑,衣冠过峡野人惊。

全凭信义为戈甲,不怕夷酋胆不倾。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穿越陌生山川的奇遇,充满了神秘与未知的色彩。首句“渺渺舟航不计程”便营造出一种悠远、飘渺的意境,仿佛诗人正置身于无尽的水域之中,迷失在时间与空间的边缘。接下来,“夷中山水未通名”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陌生与不熟悉,山水之间似乎隐藏着无数未被命名的秘密。

“千形万状争呈怪,吐雾兴云显厥灵”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沿途奇异的自然景观,山川变幻莫测,云雾缭绕,仿佛每一处都蕴含着生命的力量和神秘的气息。这种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体现了古人对大自然的深刻认识和独特感悟。

“箫鼓绕船溪子笑,衣冠过峡野人惊”则通过人物的活动,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情感的丰富性。船上的乐声与溪边孩童的笑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和谐欢乐的画面;而当穿着礼服的旅人经过峡谷时,却让山中的原住民感到惊讶,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也反映了诗人对异域文化的敏感与好奇。

最后,“全凭信义为戈甲,不怕夷酋胆不倾”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在面对未知与挑战时,他依靠的是内心的诚信与正义,这种力量比任何武器都要强大,即使面对夷酋的权威,也不曾动摇。这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颂扬,也是对人性光辉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穿越陌生地域的旅程,通过自然景观、人物活动以及内心世界的展现,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与哲思的世界,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358)

苏仲(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夷中途次四首(其二)

平生行止只由天,敢把头颅歏老年。

云树两崖遮日月,关山千里冒风烟。

蛮郎赤脚争来迓,麋鹿窥人不近前。

莫道老夫非铁汉,寸心非铁不如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过夷中途次四首(其三)

迢迢来路奈渠何,一棹风烟两鬓皤。

百转溪通夷獠境,万重山隔犬羊窝。

潭深滩急长蛟占,树古崖高怪鸟歌。

跋涉不愁人笑我,聊因跋涉得诗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过夷中途次四首(其四)

眼底风光可纵观,舟人容我暂盘桓。

云烟断锁千山外,天地重开一境宽。

豺虎远潜惊鼓角,夷蛮相率拜衣冠。

生平不接怀金客,明月清风载满船。

形式: 七言律诗

归自夷中书所见

衰颜白发去还回,冒雨冲岚仗酒杯。

万仞高冈无见凤,满山荒棘有寒梅。

栖岩虎豹纵横出,古洞猿猴日夜哀。

嗟我风云尘外客,溪头鸥鸟莫相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