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侍郎嘉定庚辰冬之官成都至城外驿侍郎亦赴镇常得相遇于道惠诗答之

柏竹老岁寒,梅矾澹春风。

邂逅万里桥,相对双鬓蓬。

论心岂无酒,举盏不忍空。

恐渠道旁嗤,咄咄醉颊红。

送以静观颐,答以晦养蒙。

障尘马上去,意气如飞鸿。

荆州旧分虎,武陵世凭熊。

所至相劳苦,父老携儿童。

地偏舞袖长,鸡脊牛鼎丰。

甘棠子孙枝,蒙密成芳丛。

闻之白玉堂,起草谁其工。

要为官择人,颇牧还禁中。

胸藏经济方,医国收全功。

世事俱尘土,惟有汗竹公。

雨足芎茁苗,风暖蒲长茸。

离索抱孤影,目断三峡东。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崔与之所作,题为《答李侍郎嘉定庚辰冬之官成都至城外驿侍郎亦赴镇常得相遇于道惠诗答之》。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李侍郎在冬季相遇于成都城外驿站的情景。他们虽然都身负重任,但能在路途中相遇,倍感亲切。诗人感慨岁月如梭,两人都已鬓发斑白,但仍以真挚之心交谈,共享杯酒,担心旁人的嘲笑,却更愿沉浸在宁静的交流中。

崔与之以荆州和武陵的历史典故,赞美了友人治政有方,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他们沿途劳苦,连儿童也前来欢迎,展现了地方官员的亲民形象。诗人还提到,友人的政绩如同甘棠之树,繁茂而受人敬仰,他的才华在起草奏章时更是显露无遗。

崔与之表达了对友人选择贤能官员治理国家的赞赏,认为他具有经邦济世的能力,能够为国家带来福祉。然而,他也感叹世事如尘土般易逝,唯有像竹子一样坚韧的品质才能长久。诗的结尾,诗人以自然景象作结,祝愿友人在新的任上春风得意,自己则在离别后望着东流的三峡,心中充满期待和怀念。

收录诗词(36)

崔与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正之,谥清献,原籍宁都白鹿营(今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营底村),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中国人名大辞典》载其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绍熙四年(1193)进士。授浔州司法参军,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特授广西提点刑狱。嘉定中,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端平元年(1234),授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二年,除参知政事。三年,拜右承相兼枢密使。嘉熙三年以观文殿大学士奉祠。著有《崔清献公集》

  • 字:正子
  • 号:菊坡
  • 籍贯:故《宋史》载其广州
  • 生卒年:1158~1239

相关古诗词

嘉定甲申以礼部尚书得请便道还家作此诗

九重天上别龙颜,万里江南衣锦还。

圣主有怜双鬓白,老臣长抱寸心丹。

短篷疏雨春听浪,瘦马轻寒晓度关。

何处好寻幽隐地,长松流水白云閒。

形式: 七言律诗

题吉水鼋潭李氏仁寿堂

拙直多忤物,孤根徒自危。

祈闲三扣阍,天远不我知。

尺书趣入觐,君命其可违。

火云正烧空,短篷气如炊。

脩途久困顿,病骨尤支离。

奄奄尚残息,舣棹江之湄。

来登三元山,炎歊顿无威。

徘徊古亭上,好风吹客衣。

聊为三日留,食斯眠于斯。

涧泉㶁㶁鸣,四山翠屏围。

夜深松桂寒,朝瀣生林霏。

李君亦达士,与我真忘机。

乃于山之巅,预作佳城基。

生则此其乐,死则此其归。

采药求长年,华发世所希。

荷锸欲自埋,不以遗体为。

要皆非中道,识者之所嗤。

知命故不忧,李君其庶几。

触目此境界,陡悟昔者非。

更作首丘想,行色应迟迟。

还游仁寿庵,细玩渊明诗。

寓形复几时,皇皇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自怜一身孤,蒲柳先秋衰。

百念尽灰冷,故园劳所思。

我有石壁山,亩计十有奇。

归去营一窟,曲肱送斜晖。

培植先人树,投老长相依。

清泉白石盟,甘心天一涯。

形式: 古风

水调歌头.题剑阁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贺新郎.寿转运使赵公汝燧

雨过云容扫。使星明、德星高揭,福星旁照。

槐屋犹暄梅正熟,最是清和景好。

望金节、云间缥缈。

和气如春清似水,漾恩波、沾渥天南道。

晨鹊噪,有佳报。天家黄纸除书到。

便归来、升华天下,安边养浩。

好是六逢初度日,碧落笙歌会早。

遍西郡、欢声多少。

人道菊坡新酝美,把一觞、满酌歌难老。

瓜样大,安期枣。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