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庐山送卢师陈

谁见匡庐百叠苍,轺车八月下浔阳。

天开画障芙蓉出,风约银河瀑布长。

秀色从来堪揽结,壮游还待发文章。

因君忽动江湖兴,便儗东林问草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赋得庐山送卢师陈》。诗中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联“谁见匡庐百叠苍,轺车八月下浔阳”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庐山的雄伟壮观,仿佛百层叠嶂的翠绿山峦在眼前展开,轺车(古代的一种轻便马车)载着友人从高处缓缓下至浔阳(今九江),隐喻了旅程的开始与离别的情感。

颔联“天开画障芙蓉出,风约银河瀑布长”进一步渲染了庐山的自然之美。天边仿佛展开了一幅画卷,芙蓉花在云雾间若隐若现,银河般的瀑布在山间奔腾不息,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庐山的壮丽景象。

颈联“秀色从来堪揽结,壮游还待发文章”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美景的赞叹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秀美的山色令人陶醉,而壮游的经历则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期待通过文字来记录这份美好。

尾联“因君忽动江湖兴,便儗东林问草堂”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因为友人的到来,诗人突然产生了向往江湖生活的兴致,希望像东林寺的僧人一样,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壮丽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友情与自然之美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邃的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睡起

睡起西斋片雨过,绿阴庭院晚凉多。

乌衣春尽浑无语,白苧秋来漫有歌。

世态风云从变幻,山林日月未蹉跎。

却怜逸少犹多事,时写黄庭换白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八月初九日见月

暮空云敛月初弦,露气星光共渺然。

回首棘闱供试事,秋风梦断十三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无锡道中遇雪夜泊望亭(其一)

北风吹朔雪,飞霙杂零雨。

孤舟暮不前,收帆得沙渚。

天垂野阴合,日暝江云冱。

川原入萧条,林木积缟素。

寒厖噤不鸣,饥鸟惊还聚。

举酒不成欢,挑灯时自语。

飘泊岂在远,出门即羁旅。

形式: 古风

无锡道中遇雪夜泊望亭(其二)

长林风怒号,天低浦云黑。

空村烟火微,近渚渔舟集。

路暗行迹稀,苍然见寒色。

野泊不成眠,羁䰟还恻恻。

昏灯黯欲绝,归梦迷咫尺。

戍远更漏沉,川寒声影息。

不知积雪深,夜久孤蓬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