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通上人游庐山

少年四方志,一杖馀氎巾。

朝来过微雨,扁舟买南津。

庐山冠天下,况复当青春。

遥知泊星渚,云开苍翠新。

相看发一笑,瀑布垂天绅。

虚汉清月上,山空无四邻。

应怀千载姿,坐榻空埋尘。

兴来得好语,录寄北山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游历庐山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庐山四季之美,尤其是春天景色的独特感受。

首句“少年四方志,一杖馀氎巾”以“少年”二字开篇,暗示了诗中主人公的年轻气盛和对远方世界的向往,通过“一杖”和“馀氎巾”的简朴行装,表现了他朴素而坚定的旅行态度。接着,“朝来过微雨,扁舟买南津”描绘了清晨细雨中的出行情景,扁舟轻盈地驶向南方渡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庐山冠天下,况复当青春”两句直接赞美庐山的壮丽景色,将其比作天下之冠,再强调正值春日,景色更加迷人。接下来,“遥知泊星渚,云开苍翠新”则通过想象中的画面,展现庐山在云雾散去后,展现出清新脱俗的绿色山峦,仿佛一颗颗星星点缀在湖面上,形象生动。

“相看发一笑,瀑布垂天绅”描绘了诗人与庐山的亲密接触,瀑布如同天边的丝带,既壮观又神秘,引发了诗人的会心一笑,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虚汉清月上,山空无四邻”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孤独,月亮升起,山间一片寂静,只有诗人与自然为伴,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应怀千载姿,坐榻空埋尘”则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对庐山悠久历史文化的敬仰与怀念。

最后,“兴来得好语,录寄北山人”点明了诗人的创作意图,即在游览庐山时激发了灵感,想要将这份美好记录下来,寄给远方的朋友,分享这份独特的体验与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四季变换、自然景观以及历史人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佳作。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夏日西园

晚庭一霎过暑雨,高林相应山蝉鸣。

南窗梦断意索寞,床头书卷空纵横。

蔬畦日涉已成趣,起来扶杖园中行。

葵英豆荚小堪摘,矮榆高柳阴初成。

野禽啄果时落地,池塘盖水新荷平。

归来西屋斜阳在,原舍尚闻舂簸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廓然送僧之邵武颇叙宗族以自激劝次韵

道人秀杰僧中龙,挥斤八极转苍穹。

虽然削弱不胜服,童稚亦可揕其胸。

世人徒见例秃发,安知璞玉混铅铜。

顾君自是无营者,千山何事来匆匆。

山衣一披出松际,萧然自有清散风。

我狂如君不知耻,驽力亦须追高踪。

作诗颇亦叙宗祖,秀气杰句争豪雄。

读之吐舌颈为缩,忠义能尔形于中。

初如迷径失向背,忽得车首分西东。

从来惷直失计置,猬头但可衲帔蒙。

饭馀便寝百无事,可以傲视金盖重。

乃今得名齐物志,激快如鸟初出笼。

愿君勿复忘此语,他年吾欲观事功。

形式: 古风

自豫章至南山月下望庐山

扁舟秋晚离南浦,片席摇风望新渚。

扬澜大浪晴拍天,南山窈窕开莲宇。

倒樯散策一登临,便拟掩关深处住。

吾生饱食随东南,去亦无求住无取。

江山得意且题诗,从游况复皆真侣。

青灯灼灼夜窗深,对床卧听风瓯语。

忽惊忧患一笑空,便觉此生真逆旅。

隔岸庐山金碧开,月明尚记曾游处。

何当乘兴更一游,兴阑却向钟山去。

形式: 古风

送德上人之归宗

湓江万朵真蓝泼,寒空翔舞狂如活。

白龙擘开苍翠飞,烂银鳞甲千寻发。

舂岩触石声震山,金石谼洞奏深壑。

野风吹断蒙山云,松端彷佛遗楼阁。

中有道人如婴儿,颓然一身无所为。

而今妙誉走天下,衲子向风争奔驰。

自嗟匏系天一角,睫交去梦渺难追。

何时再拜觐珠玉,激昂吐我胸中奇。

上人今向山中去,明年应到云生处。

紫霄峰下如相逢,持我此诗烦寄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