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西园

晚庭一霎过暑雨,高林相应山蝉鸣。

南窗梦断意索寞,床头书卷空纵横。

蔬畦日涉已成趣,起来扶杖园中行。

葵英豆荚小堪摘,矮榆高柳阴初成。

野禽啄果时落地,池塘盖水新荷平。

归来西屋斜阳在,原舍尚闻舂簸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傍晚时分,诗人漫步于自家西园的宁静景象。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园中自然界的生动与和谐。

首先,诗的开头“晚庭一霎过暑雨,高林相应山蝉鸣”,描绘了夏日午后骤雨过后,庭院中暑气消散,高树上的蝉鸣声此起彼伏,营造出一种清新凉爽的氛围。接着,“南窗梦断意索寞,床头书卷空纵横”两句,转而描写诗人从梦中醒来,感到一丝寂寞,身边只有散乱的书卷陪伴,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郁。

随后,“蔬畦日涉已成趣,起来扶杖园中行”表现了诗人对园中劳作的乐趣,即使是在日常的农事中也能找到乐趣。接下来,“葵英豆荚小堪摘,矮榆高柳阴初成”描绘了园中植物生长的景象,葵花和豆荚开始成熟,矮小的榆树和高大的柳树为园中增添了一抹绿荫。

“野禽啄果时落地,池塘盖水新荷平”则展示了园中动物与植物共生的和谐画面,野鸟在树间觅食,偶尔掉落,池塘上新长的荷叶覆盖水面,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最后,“归来西屋斜阳在,原舍尚闻舂簸声”描绘了诗人归家时的情景,夕阳映照在西屋上,远处传来舂米的声音,整个画面充满了田园生活的温馨与宁静。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傍晚西园的自然风光与生活情趣,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廓然送僧之邵武颇叙宗族以自激劝次韵

道人秀杰僧中龙,挥斤八极转苍穹。

虽然削弱不胜服,童稚亦可揕其胸。

世人徒见例秃发,安知璞玉混铅铜。

顾君自是无营者,千山何事来匆匆。

山衣一披出松际,萧然自有清散风。

我狂如君不知耻,驽力亦须追高踪。

作诗颇亦叙宗祖,秀气杰句争豪雄。

读之吐舌颈为缩,忠义能尔形于中。

初如迷径失向背,忽得车首分西东。

从来惷直失计置,猬头但可衲帔蒙。

饭馀便寝百无事,可以傲视金盖重。

乃今得名齐物志,激快如鸟初出笼。

愿君勿复忘此语,他年吾欲观事功。

形式: 古风

自豫章至南山月下望庐山

扁舟秋晚离南浦,片席摇风望新渚。

扬澜大浪晴拍天,南山窈窕开莲宇。

倒樯散策一登临,便拟掩关深处住。

吾生饱食随东南,去亦无求住无取。

江山得意且题诗,从游况复皆真侣。

青灯灼灼夜窗深,对床卧听风瓯语。

忽惊忧患一笑空,便觉此生真逆旅。

隔岸庐山金碧开,月明尚记曾游处。

何当乘兴更一游,兴阑却向钟山去。

形式: 古风

送德上人之归宗

湓江万朵真蓝泼,寒空翔舞狂如活。

白龙擘开苍翠飞,烂银鳞甲千寻发。

舂岩触石声震山,金石谼洞奏深壑。

野风吹断蒙山云,松端彷佛遗楼阁。

中有道人如婴儿,颓然一身无所为。

而今妙誉走天下,衲子向风争奔驰。

自嗟匏系天一角,睫交去梦渺难追。

何时再拜觐珠玉,激昂吐我胸中奇。

上人今向山中去,明年应到云生处。

紫霄峰下如相逢,持我此诗烦寄语。

形式: 古风

夏日陪杨邦基彭思禹访德庄烹茶分韵得嘉字

炎炎三伏过中伏,秋光先到幽人家。

闭门积雨藓封径,寒塘白藕晴开花。

吾侪酷爱真乐妙,笑谈相对兴无涯。

山童解烹蟹眼汤,先生自试鹰爪芽。

清香玉乳沃诗脾,抨纸落笔惊龙蛇。

源长浩与春涨激,力健清将秋气嘉。

须臾沓幅乱书几,环观朗诵交惊誇。

一声渔笛意不尽,夕阳归去还西斜。

形式: 古风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