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三首(其二)

北地每苦寒,狐貉出天山。

南地每苦热,絺葛生于越。

人之所欲须,天意预为设。

大哉造化功,于世何所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陆次云创作,名为《杂感三首(其二)》。诗中探讨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以及人类对环境的需求与天意的巧妙安排。

首句“北地每苦寒,狐貉出天山”,描绘了北方寒冷的气候特点,以及适应这种环境的动物——狐貉,它们从遥远的天山地区迁徙而来。接着,“南地每苦热,絺葛生于越”则展示了南方炎热的气候,以及适应高温的植物——絺葛,在越地生长繁盛。这两句通过对比南北两地的自然环境和生物适应性,展现了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

随后,“人之所欲须,天意预为设”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需求与天意之间的联系,暗示了自然界在形成之初便已预设了满足人类需求的条件。最后,“大哉造化功,于世何所阙”是对大自然创造之功的赞叹,强调了自然界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指出自然界在提供资源、适应环境等方面,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深邃的理解和敬畏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考。

收录诗词(17)

陆次云(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感三首(其三)

芝兰出秽壤,芙蕖生淤泥。

赋性自芳洁,于此徵神奇。

君子处浊世,师惠以全夷。

何必登首阳,高歌怀《采薇》。

形式: 古风

出门二首(其一)

堂上有慈亲,身外无昆季。

承欢赖妻贤,委之以为弟。

弱女方四龄,初知离别意。

恐其牵袂啼,深伤游子绪。

乘彼睡未醒,温存加絮被。

拜母不能言,揖妻交重寄。

此际心若摧,出门方陨涕。

形式: 古风

出门二首(其二)

回首望家山,渐远山渐低。

侧听岸旁语,乡音已渐移。

放舟入大河,烟水无端倪。

偶逢相识人,遥呼心依依。

无如交行舟,倏忽已远离。

形式: 古风

君马黄

君马黄,臣马白。君执圭,臣执璧。

君意皇皇臣翼翼,四海会同来有绎。

和在镳,鸾在轼,骄骄八骏不齐色。

驰驱不向昆仑陟,马之良,良以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