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园中所有十首(其八)牵牛

牵牛非佳花,走蔓入荒榛。

开花荒榛上,不见细蔓身。

谁剪薄素纱,浸之青蓝盆。

水浅浸不尽,下馀一寸银。

嗟尔脆弱草,岂能凌霜晨。

物性有禀受,安问秋与春。

形式: 古风

翻译

牵牛并非美丽的花,它蔓延进入荒榛丛。
在荒榛之上开放花朵,却看不见细长的藤蔓。
是谁裁剪了轻薄的白纱,放入青蓝色的陶盆浸染。
水位浅,浸染不完全,剩下的一寸像银色的边缘。
感叹你这脆弱的小草,怎能抵挡霜寒清晨。
万物的特性各有承受,何必问是秋天还是春天。

注释

牵牛:牵牛花。
佳花:名贵的花。
走蔓:蔓延生长。
荒榛:野生的灌木丛。
细蔓:细长的藤蔓。
薄素纱:轻薄的白色纱布。
青蓝盆:青蓝色的陶盆。
浸不尽:无法完全浸湿。
一寸银:一寸银色的边缘。
嗟尔:感叹你。
脆弱草:形容小草柔弱。
凌霜晨:抵抗霜寒的清晨。
物性:事物的性质。
禀受:天生的特性或承受能力。
秋与春:秋天和春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赋园中所有十首(其八)牵牛》。诗人以牵牛花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寓意性的表达,展现了牵牛花的特点和品格。

首先,诗人指出牵牛花并非名贵花卉,它的蔓藤生长在荒榛丛中,显得平凡而不起眼。然而,即使在荒榛之上开出花朵,也难觅其蔓藤踪影,暗示了牵牛花低调而坚韧的特性。

接着,诗人想象有人精心剪裁薄如素纱的花瓣,将其浸于青蓝的盆中,形象地描绘出牵牛花的色彩和质地。然而,即使水深也不足以完全淹没它,留下的一寸银色花瓣象征着其独特的存在感。

诗人感慨牵牛花虽看似脆弱,却能在霜晨中傲然挺立,体现了其顽强的生命力。他进一步强调,每种生物都有其固有的特性,不应仅凭一时的环境或季节来评判其价值。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牵牛花的描绘,寓言般地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屈、顺应自然的品格的赞美,以及对生命多样性的尊重。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赋园中所有十首(其九)双柏

南园地性恶,双柏不得长。

蓬麻春始生,今已满一丈。

柏生嗟几年,失意自悽怆。

有子压枝低,已老非少壮。

尤柏柏已冤,尤地亦恐妄。

两既无所尤,高枝几时放。

形式: 古风

赋园中所有十首(其十)葵花

葵花开已阑,结子压枝重。

长条困风雨,倒卧枕丘垄。

忆初始放花,岌岌旌节耸。

得时能几时,狼籍成荒冗。

浮根不任雪,采剥收遗种。

未忍焚枯茎,积叠墙角拥。

形式: 古风 押[肿]韵

赋黄鹤楼赠李公择

前年见君河之浦,东风吹河沙如雾。

北潭杨柳强知春,樽酒相携终日语。

君家东南风气清,谪官河壖不称情。

一麾夏口亦何有,高楼黄鹤慰平生。

荆江洞庭春浪起,汉沔初来入江水。

岸头南北不相知,惟见风涛涌天地。

巫峡潇湘万里船,中流鼓楫四茫然。

高城枕山望如带,华榱照日光流渊。

楼上骚人多古意,坐忘朝市无穷事。

谁道武昌岸下鱼,不如建业城边水。

形式: 古风

遗老斋南一柏双干昔岁坐堂上仅可见也今出屋已尺馀偶赋

翠柏擢双干,冉冉出屋危。

柏长虽云喜,我老亦可知。

苦寒不改色,烈风终自持。

门闲断来客,相对不相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