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汤希贤晦庵书院山长

文公阙里女星源,手泽遗书尚有传。

精舍三年常作主,修程千里若登仙。

青衫槐笏存家谱,练带花屏拥客船。

故老或询予出处,为言索米向金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文公阙里的星辰源头,他的亲笔遗书仍有流传。
他在精舍中三年如一日,仿佛升仙般修行。
青衫槐笏象征着家族历史,练带花屏则是迎接客人的装饰。
老人们有时会询问我的来历,我告诉他们,我曾为求取粮食而深入金渊。

注释

文公:指孔子。
阙里:孔子的故乡。
女星源:比喻孔子的思想如同星辰般永恒。
手泽:亲手留下的痕迹,这里指孔子的遗物。
遗书:遗留下来的书籍或信件。
精舍:指孔子的讲学之处。
常作主:常常主持讲学。
修程:修行的旅程。
登仙:比喻达到很高的道德境界。
青衫:古代读书人的服装。
槐笏:槐木制成的手板,古代官员上朝时所持。
家谱:家族的历史记录。
练带:白色的腰带,古代官员服饰的一部分。
花屏:装饰有花卉图案的屏风。
客船:迎接客人的船只。
故老:年长而有经验的人。
询:询问。
出处:来历或出处。
索米:寻求食物。
金渊:比喻极深或困难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书院山长的生活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行为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知识、学问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文公阙里女星源”一句,通过古代传说中的“女星”来表达诗人对于高洁、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接着,“手泽遗书尚有传”则是对知识传承的一种肯定,显示出诗人对文化积淀和学术研究的重视。

“精舍三年常作主”一句,表明了山长对于修行和学习的专注与坚持,而“修程千里若登仙”则通过比喻,将学习比作攀登仙境,体现出诗人对知识探求的无限渴望。

“青衫槐笏存家谱”展现了山长对于传统文化和家族历史的珍视,同时,“练带花屏拥客船”则描绘了一种宁静而温馨的生活画面,反映出诗人对平淡生活的喜爱。

“故老或询予出处”表明诗人在隐逸生活中与外界的联系较少,而“为言索米向金渊”则显示了诗人虽然隐居,却仍然关心世事,愿意帮助他人解决困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长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学问与精神寄托的情怀。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送许君起赴馀干教授(其二)

兰佩蓉裳似倦游,东隅虽失尚堪收。

君骑漱玉亭前马,我舣投金濑上舟。

八品一官俱独冷,两州千里隔三秋。

南溟鲲化君能事,甘分西湖侣白鸥。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送许君起赴馀干教授(其一)

当年而父同吾父,各罄籯金共教儿。

可惜两翁黄壤下,不知二子绿衣时。

著鞭虽已撞楼破,列鼎宁无负米思。

千里送君何以赠,长歌泮水蓼莪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送张巨川归崇德

三载金渊入幕宾,转当繁剧转精神。

高堂多有承颜乐,巨室都无切齿人。

此日吏民争卧辙,他时事业继埋轮。

语儿溪上沧浪水,有约征衣共浣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张叔夏游金陵

肯向金渊暂泊舟,相逢衮衮别方休。

移宫换羽周郎顾,咏月吟风太白游。

床上无金犹好客,尊中有酒可消愁。

明朝又作台城客,细看青山似洛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