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当年而父同吾父,各罄籯金共教儿。
可惜两翁黄壤下,不知二子绿衣时。
著鞭虽已撞楼破,列鼎宁无负米思。
千里送君何以赠,长歌泮水蓼莪诗。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仇远的作品,标题为《送许君起赴馀干教授(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朋友深厚的情谊和不舍之情。
“当年而父同吾父”一句,通过将自己的父亲与友人的父亲相提并论,强调了双方之间亲如兄弟的关系。紧接着,“各罄籯金共教儿”则描绘出两人在育儿教育方面的共同经历和理念。
然而,“可惜两翁黄壤下,不知二子绿衣时”一句,转折了情感的氛围。这里的“两翁”指的是诗人与友人的父亲,而“黄壤下”则暗示了他们已过世的现实。接着,“不知二子绿衣时”表达了对逝去时光中双方儿时情谊无从得知的遗憾。
诗中的后半部分,则充满了对友人远行的一种无法释怀的情感。“著鞭虽已撞楼破,列鼎宁无负米思”表明尽管友人的离去已经是迫在眉睫,但诗人仍旧无法忘记两人曾共同享用过的美好时光。
最后,“千里送君何以赠,长歌泮水蓼莪诗”则是对友人远行的一种祝福和送别。这里的“千里送君”表达了送别之情深,而“长歌泮水蓼莪诗”则可能是指一首即兴创作,用以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
总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了友谊和怀旧情绪的送别诗,它通过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朋友未来祝福的表达,深刻地展现了人与人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三载金渊入幕宾,转当繁剧转精神。
高堂多有承颜乐,巨室都无切齿人。
此日吏民争卧辙,他时事业继埋轮。
语儿溪上沧浪水,有约征衣共浣尘。
肯向金渊暂泊舟,相逢衮衮别方休。
移宫换羽周郎顾,咏月吟风太白游。
床上无金犹好客,尊中有酒可消愁。
明朝又作台城客,细看青山似洛州。
西蜀杨君子,才为博士优。
儒官清似水,学舍小于舟。
吴地仍多潦,淮田薄有收。
虽非温饱计,足解友朋忧。
云开三茅古洞天,借风一棹荆溪船。
所思绵绵常在梦,此行冉冉如登仙。
汲泉净洗黄独雪,斸石深耕瑶草烟。
蕙帐香凝蒲坐暖,共读南华秋水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