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怀深所作的《偈一百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诗中运用了禅宗的哲理,表达了对道的理解和追求。
首句“道在何曾在间然”,以疑问的形式提出,暗示道并非存在于特定之处,而是贯穿于一切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里的“间然”可能指的是事物之间的空隙或间隔,强调道并非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物,而是弥漫于整个宇宙。
次句“休分城市与林泉”,进一步阐述道的普遍性,不论是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宁静的山林,道都无所不在,不应将之分割为两部分。这反映了禅宗中“心外无物”的思想,即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
后两句“重来痂法栖禅处,依旧清风满目前”,则描绘了诗人再次回到修行之地的情景。这里的“重来”表明诗人对道的追求是持续不断的,“痂法”可能是指通过修行克服烦恼,达到心灵的净化。“栖禅处”则是指修行的场所。这两句通过描述环境的变化(从“重来”到“依旧”),强调了道的恒常不变,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内心的平静与清明(“清风满目前”)始终如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道的本质及其与个人修行的关系,体现了禅宗哲学中对宇宙真理的追求和对内心世界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