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子正侍御

江汉英灵钟蜀都,蜀之作者何代无。

严扬王马耀往牒,后有陈李兼三苏。

国朝异才杨太史,尔来任赵俱名士。

同时王子复同调,四贤相望颇相似。

嗟哉王子才为累,正色立朝多论议。

未能默默御史台,甘作栖栖州县吏。

小州寡事无簿书,时时访我城南居。

嵇阮偏知酒中趣,庄惠剧谈濠上鱼。

君如云间折翼之孔鸾,我如蛟龙失水而泥蟠。

百年穷达岂足道,秪愿长生学黄老。

俗儒白首诵陈编,舌弊耳聋殊可怜。

文章成名第小技,博学拟圣非真传。

虚生浪死不自悟,尚搆空言嘲列仙。

仙人约我游峨眉,君亦莫负青城期。

蜀严湛冥真我师,君家谏议将何为。

绥山傥遇骑羊子,共附髯龙随所之。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赠王子正侍御》由明代诗人薛蕙所作,通过对王子正侍御的赞誉与寄语,展现了对友人才华的欣赏与对其人生选择的感慨。

首句“江汉英灵钟蜀都”,以江汉之水汇聚英灵,象征蜀地人才辈出,引出对王子正侍御的赞美。接着,“蜀之作者何代无”一句,强调了蜀地自古以来就是文人荟萃之地,为王子正侍御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

随后,薛蕙列举了从古至今蜀地的杰出文人,如严、扬、王、马、陈、李、三苏等,以及国朝的杨太史、任赵等名士,以此衬托王子正侍御的非凡才华。同时,通过“同时王子复同调,四贤相望颇相似”一句,表达了对王子正侍御与这些前辈文人精神上的共鸣与传承。

然而,薛蕙也对王子正侍御的人生选择表示了感慨。“嗟哉王子才为累,正色立朝多论议”,指出王子正侍御因坚持正直而可能遭受的困扰与争议。“未能默默御史台,甘作栖栖州县吏”,表达了对王子正侍御放弃高官厚禄,甘愿在基层勤勉工作的敬佩与理解。

接下来,薛蕙描绘了王子正侍御与自己在生活中的互动与情感交流:“小州寡事无簿书,时时访我城南居。嵇阮偏知酒中趣,庄惠剧谈濠上鱼。”通过与嵇康、阮籍饮酒作乐,与庄子、惠施探讨哲学,展现了两人在闲暇时光中的高雅情趣。

最后,薛蕙以“君如云间折翼之孔鸾,我如蛟龙失水而泥蟠”一句,将自己与王子正侍御比作失去飞翔能力的孔鸾与失去自由的蛟龙,表达了对彼此处境的同情与理解。薛蕙还鼓励王子正侍御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不受世俗束缚,学习黄老之道,追求长生。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王子正侍御的才华与人格魅力,也体现了诗人对其人生选择的理解与尊重,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667)

薛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 生卒年:1489~1539年

相关古诗词

希夷先生墨竹歌

水墨淋漓数茎竹,琅玕不羡多成束。

飞白玲珑一片石,夜光休誇大盈尺。

云何此画价无敌,乃是希夷之真迹。

列仙籍中多品流,先生况是神仙伯。

宣靖仙材亦不群,寻师遥入华山云。

解颜一盼不易得,敢望挥毫遗此君。

画首题诗兼姓字,凤翥龙蟠三十四。

丁宁举似一转语,截断世间无限事。

领略真仙上上机,参同古佛空空义。

古来画史虽无数,争似仙人得天趣。

笔势翩翩入三昧,玄旨明明标一句。

梵经合受天人礼,仙迹那无鬼神护。

五百年来如电过,一幅霜缣完未破。

湍水东流鹤不归,峨眉西逝龙犹卧。

故乡之子慕神仙,偶收图画如有缘。

锦囊新装绿玉轴,彤管更赋青霞篇。

安得至宝不磨灭,期与好事相流传。

先生闻此应大笑,水中捉月真可怜。

形式: 古风

希夷先生墨竹短歌

大宁斋中至人竹,淅淅天风撼苍玉。

大书诗画真三绝,价敌宣和六千轴。

伊川空有句传神,世俗宁知伪与真。

秪恐明珠终暗掷,此君他日与何人。

形式: 古风

文徵仲画老子见赠旧寄观音像并此奉谢

本家楚濑乡,远师周柱史。

流沙竟长往,谷神应不死。

真源古县近西原,祠宇荒凉旧宅存。

不见犹龙写生色,秪同摸象解空言。

衡山先生今顾陆,赠我真人真一幅。

天机渊默藏根柢,日角分明辨眉目。

先生高士非画师,一纸千金难易之。

四方求者苦不得,我未往求先见遗。

往年曾寄圆通像,髣髴白衣来海上。

今者挥毫图伯阳,恍惚青牛归故乡。

老夫家居贫转剧,偶然富与公侯敌。

箪瓢匮乏无斗储,箧椟缄縢有双璧。

平生嗜好释与仙,幸遭同病还相怜。

已将彩绘作佛事,更拟形似传灵筌。

学通二氏我何有,画备六法谁能先。

不惭俚调酬妙品,往来聊结三生缘。

形式: 古风

赠袁贞白

故人昔访我,玩月新秋节。

十年重命驾,复对春宵月。

故人真有古人情,明月故向今宵明。

可怜明月如盟主,知君与我心相许。

结交肯与流俗同,此心愿学延平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