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诗二十四首(其三)

好鸟声长睡眼开,好茶擎乳坐莓苔。

不闻荣辱成番尽,只见熊罴作队来。

诗里从前欺白雪,道情终遣似婴孩。

由来此事知音少,不是真风去不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清脆鸟鸣唤醒沉睡的心,捧着香茗坐在青苔覆盖的石上。
不关心世俗的荣辱起伏,只看见熊罴成群结队而来。
过去的岁月里,我曾以白雪为伴,心境如婴儿般纯真。
自古以来,理解这种事的人寥寥无几,除非是真正的知己,否则不会轻易离去。

注释

好鸟声:清脆的鸟鸣声。
长睡眼:沉睡的心。
擎乳:捧着茶水。
莓苔:青苔覆盖的石头。
荣辱:世俗的荣誉和耻辱。
番尽:起伏变化。
熊罴:比喻强大的势力或困难。
作队来:成群结队而来。
诗里从前:过去的岁月里。
欺白雪:以白雪为伴,形容心境纯洁。
道情:人生的道理或心境。
似婴孩:像婴儿般纯真。
由来:自古以来。
此事:这种事。
知音:知己。
真风:真正的知己。
去不回:轻易离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中生活场景,通过对自然声响与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世俗纷扰、享受简朴生活的向往。

"好鸟声长睡眼开,好茶擎乳坐莓苔。" 这两句通过对山中清新的自然环境的描述,如悦耳的鸟鸣和甘美的茶香,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悠然自得。

"不闻荣辱成番尽,只见熊罴作队来。"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世间功名利禄的淡然,以及对山中野兽无拘一格生活状态的欣赏,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态度。

"诗里从前欺白雪,道情终遣似婴孩。" 这两句通过引用古代诗人欺骗白雪的典故,以及对道家清净无为之境界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于纯真无暇、返璞归真的生活理想。

"由来此事知音少,不是真风去不回。"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的孤独感和对志同道合者难寻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坚守内心真实情感,不随世俗浮沉的决绝。

整首诗通过淡雅的语言、生动的情境,勾勒出一位隐逸者的生活哲学与精神追求,是对中国古典山水田园诗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山居诗二十四首(其四)

万境忘机是道华,碧芙蓉里日空斜。

幽深有径通仙窟,寂寞无人落异花。

掣电浮云真好喻,如龙似凤不须誇。

君看江上英雄冢,只有松根与柏槎。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山居诗二十四首(其五)

鞭后从他素发兼,涌清奔碧冷侵帘。

高奇章句无人爱,澹泊身心举世嫌。

白石桥高吟不足,红霞影暖卧无厌。

居山别有非山意,莫错将予比宋纤。

形式: 古风 押[盐]韵

山居诗二十四首(其六)

鸟外尘中四十秋,亦曾高挹汉诸侯。

如斯标致虽清拙,大丈夫儿合自由。

紫朮黄菁苗蕺蕺,锦囊香麝语啾啾。

终须心到曹溪叟,千岁槠根雪满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山居诗二十四首(其七)

慵甚嵇康竟不回,何妨方寸似寒灰。

山精日作儿童出,仙者时将玉器来。

筠帚埽花惊睡鹿,地垆烧树带枯苔。

不行朝市多时也,许史金张安在哉。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