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名为《读汉史》。诗中表达了诗人通过阅读汉朝历史,对历代兴衰、英雄奸臣有所感悟和反思。
“四百年间反覆寻”,展现了诗人对汉朝四百年历史长河的深入探究与反复咀嚼。这里,“寻”字包含着查找、思考之意,体现出诗人的历史关怀。
“汉家兴替好沾襟”,则是对汉室兴亡变迁的一种感叹。“沾襟”形容事物的连绵不断,这里指的是汉朝的兴衰如同衣襟相接,显示出历史的延续性。
“每逢奸诈须挽手,真遇英雄始醒心”,诗人表达了在阅读历史时对于奸臣和英雄人物的不同态度。面对奸诈之徒,需要警惕防范,如同挽起衣袖准备行动;而当遇到真正的英雄,则如梦初醒,内心受到触动。
“王莽弄来曾半破,曹公将去便平沈”,这里提到了两位历史人物——王莽和曹操。王莽是西汉末年的一位大臣,他篡夺了汉朝的政权,但最终未能成功建立自己的王朝,被视为弄璋之奸。曹公则指的是曹操,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在历史上,曹操被认为是有能力平定乱世的人物。
“当时虚受君恩者,谩向青编作鬼林”,诗中最后一句描写了那些在当时接受君主恩惠却无所作为的奸臣,他们最终将会堕入地府,成为鬼魂,聚集于所谓的“鬼林”之中。这里,“虚受君恩”指的是没有真正回报君恩,只是享受其恩泽;“谩向青编作鬼林”则形容这些奸臣最终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李商隐以其特有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思想,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于忠良与奸佞的鲜明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