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渡

三闾虽已死,郢人独见思。

五月江水深,绕城碧逦迤。

轻舟烂龙鳞,利楫剧鸟飞。

箫鼓骇蛟龟,鹰隼乱旌旗。

争先爱中流,观者被水湄。

漠漠怀沙魂,一去不可追。

千载万岁后,儿女以为嬉。

已矣国无人,终焉莫子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竞渡》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描绘端午节划龙舟的场景,展现了古代人民对屈原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

诗的开篇“三闾虽已死,郢人独见思”,以屈原(三闾大夫)的悲剧命运和郢地人民对他的思念为背景,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接着,“五月江水深,绕城碧逦迤”描绘了端午时节江水深邃、碧绿蜿蜒的景象,渲染出节日的氛围。

“轻舟烂龙鳞,利楫剧鸟飞”两句,生动地刻画了龙舟在水面快速滑行的情景,龙鳞般的船身在阳光下闪耀,船桨划动如同飞鸟般迅速,展现出划龙舟的激烈与壮观。

“箫鼓骇蛟龟,鹰隼乱旌旗”则进一步渲染了比赛的热烈气氛,鼓声箫音震天响,仿佛连水中的蛟龟都为之惊骇;而参赛队伍的旗帜在空中飘扬,如同鹰隼翱翔,象征着竞争的激烈与勇猛。

“争先爱中流,观者被水湄”描述了划手们为了争夺冠军而奋力向前,观众则聚集在岸边观看比赛,场面热闹非凡。

最后,“漠漠怀沙魂,一去不可追”表达了对屈原精神的怀念,即使时间流逝,屈原的精神仍被人们铭记。“千载万岁后,儿女以为嬉”则说明了这种纪念活动的传承,即使在千年之后,人们仍然会以划龙舟的形式来庆祝端午节,表达对屈原的敬仰。

“已矣国无人,终焉莫子知”则是对屈原命运的感慨,虽然国家已经衰败,但他的精神却永远被人铭记,无人能真正理解他内心的悲凉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描绘端午节划龙舟的盛况,不仅展现了古代人民对屈原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读离骚

空庭众嚣息,风叶独纷纷。

秋期此时改,感叹坐黄昏。

远怀灵均子,著书为平分。

念尔刚直心,吐兹清丽文。

上嘉唐虞世,下悼商周君。

能与日月争,不能却浮云。

浮云蔽日月,岁暮奈忧勤。

精诚谁谓远,恍惚若相闻。

形式: 古风

秋过临波亭寄陜府资政给事

不复池上游,秋意忽已繁。

卧柳半死生,枯荷自翩翻。

忆昔载后车,逍遥临中园。

观鱼有纵辨,运斤契忘言。

岂独岁月晚,正伤离别魂。

人遐室空迩,幽兴谁与论。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读圣俞我今五十二诗感之

子真神仙吏,不识伤别离。

忽逢旧交叹,始悟人间悲。

岁月流水逝,富贵浮云驰。

徘徊抚往事,感激吐新诗。

流水难以追,浮云难以推。

百年半如此,万事从可知。

且欲拂衣行,聊及鲈鱼期。

君若变名姓,相逢复何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上岭下岭

上岭惟恐迟,下岭惧颠覆。

一岭但数里,思虑千盈腹。

不闻二大夫,致身未尝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