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李提军奠原三首(其三)

画角风清静海涛,郊坰共喜见干旄。

金方气肃崆峒壮,南斗功成日月高。

姬旦吐哺元自贵,卫青揖客不言劳。

天涯贱子能扪虱,怀剌空惭有二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献李提军奠原三首(其三)》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诗中描绘了对李提军的敬仰之情,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了对英雄的赞美与崇敬。

首句“画角风清静海涛”,以“画角”象征军号,与“风清静海涛”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暗示着军队的纪律严明和海上的和平景象。接着,“郊坰共喜见干旄”一句,描述了广大郊野中人们见到李提军的旗帜时的喜悦之情,表达了民众对英雄的爱戴和尊敬。

“金方气肃崆峒壮,南斗功成日月高”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李提军的英勇事迹比作金戈铁马的肃穆和崆峒山的壮丽,同时将他的功绩比作南斗星的光芒,寓意其功勋卓著,如同日月般照耀后世。

“姬旦吐哺元自贵,卫青揖客不言劳”引用了姬旦(周公)和卫青的历史典故,姬旦在忙碌中仍不忘接待宾客,卫青则在成功后也不忘礼遇他人,以此来赞扬李提军不仅在军事上卓越,更在为人处世上展现出高尚的品德和谦逊的态度。

最后,“天涯贱子能扪虱,怀刺空惭有二毛”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位卑微的士人,虽然无法亲自为李提军效力,但内心充满敬意,甚至感到羞愧于自己已年老(“二毛”指头发斑白),未能为国家贡献更多力量。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以及对自己未能尽到应尽之责的自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深情地表达了对李提军的敬仰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感慨与自省。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送林赤见北上兼柬吴山带

乡园篱菊已将阑,马上梅花北去寒。

岂谓少年须早达,只缘微禄好承欢。

水荒畿辅今闻熟,堤溃河淮合渐乾。

到日更寻年谱旧,东风同向杏林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刘虚舟孝廉北上柬史耕岩学士

东去京华总及春,青袍如旧榜名新。

诗篇好诵词流口,先泽犹存帝里民。

禄阁分灯元汉裔,黄梅传钵自江滨。

溧阳学士闻声久,曾向人前问野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潘母陈太君挽诗

日暮谁能不倚闾,夫人贤哲古无如。

介山隐日曾承命,江左行时未绝裾。

老去每闻加饭报,病中犹寄缓归书。

天涯孙子分南北,恸哭寒原走素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送詹仙洲莫百川北上

数点寒梅渐报春,岭头北去雪花新。

丰城并跃双龙剑,燕市同游两酒人。

道有屈伸权在命,文无今古诀唯真。

只须了却经生事,一第何常可救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