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

竟日语还默,中宵栖复惊。

身囚缘彩翠,心苦为分明。

暮起归巢思,春多忆侣声。

谁能拆笼破,从放快飞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整日说话又沉默,半夜栖息又被惊醒。
身体被斑斓羽毛囚禁,心苦于过于分明。
傍晚兴起归巢思绪,春天更多思念伴侣的声音。
谁能打开笼子打破束缚,任凭我自由飞翔鸣叫。

注释

竟日:整日,一整天。
语还默:说话与沉默,指矛盾的心情。
中宵:半夜。
栖复惊:栖息后又被惊醒。
身囚缘彩翠:身体被华丽的羽毛(象征束缚)所囚禁。
心苦为分明:内心痛苦因为界限分明,无法逃避。
暮起归巢思:傍晚时分升起回归巢穴的念头。
春多忆侣声:春天来临,更加怀念同伴的叫声。
谁能:有谁能。
拆笼破:拆开笼子,打破束缚。
从放快飞鸣:随心所欲地飞翔和鸣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鹦鹉被囚禁的凄凉情景。"竟日语还默,中宵栖复惊"表现了鹦鹉白昼不语,只在半夜时分惊扰不安的情形。"身囚缘彩翠,心苦为分明"则指出鹦鹉虽被装饰得五彩缤纷,但它的心里充满了苦楚和清晰的自我意识。

诗人通过"暮起归巢思,春多忆侣声"表达了鹦鹉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同伴的怀念。最后两句"谁能拆笼破,從放快飞鸣"则是对能够解开枷锁、释放它的人的期盼,以及一旦获得自由,它将快乐地飞翔并发出的鸣叫。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白居易对于生命自由的珍视,也体现了他对受困动物深切的同情和理解。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鹦鹉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觜渐红。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魏堤有怀

魏王堤下水,声似使君滩。

惆怅回头听,踌蹰立马看。

荡风波眼急,翻雪浪心寒。

忆得瞿唐事,重吟行路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七言十二句赠驾部吴郎中七兄

四月天气和且清,绿槐阴合沙堤平。

独骑善马衔镫稳,初著单衣肢体轻。

退朝下直少徒侣,归舍闭门无送迎。

风生竹夜窗间卧,月照松时台上行。

春酒冷尝三数盏,晓琴闲弄十馀声。

幽怀静境何人别,唯有南宫老驾兄。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九日寄微之

眼闇头风事事妨,绕篱新菊为谁黄。

闲游日久心慵倦,痛饮年深肺损伤。

吴郡两回逢九月,越州四度见重阳。

怕飞杯酒多分数,厌听笙歌旧曲章。

蟋蟀声寒初过雨,茱萸色浅未经霜。

去秋共数登高会,又被今年减一场。

形式: 排律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