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乐

帘卷窗明,听杜宇乍啼,漏声初绝。

乱云收尽,天际□留残月。

奈相送、行客将归,怅去程渐促,霁色催发。

断魂别浦,自上孤舟如叶。悠悠音信易隔。

纵怨怀恨语,到见时难说。

堪嗟水流急景,霜飞华发。想家山、路穷望睫。

空倚仗、魂亲梦切。不似嫩朵,犹能替、离绪千结。

形式: 词牌: 三部乐

翻译

窗帘卷起,窗户明亮,听见杜鹃鸟突然啼叫,滴漏的声音刚刚停歇。
纷乱的云彩散尽,天边只留下一抹残月。
无奈地目送行人即将归去,心中惆怅,行程匆匆,雨后天晴催促着出发。
在那离别的水边,我独自登上孤舟,像一片落叶飘摇。
遥远的音信难以传递,纵有满腹愁怨和愤恨,相见时也无法倾诉。
感叹时光流逝,白发如霜,思念家乡,路途遥不可及。
只能空自倚靠,魂牵梦绕。不像年轻的花朵,还能寄托离别的千般思绪。

注释

帘卷:窗帘卷起。
杜宇:杜鹃鸟。
漏声:古代计时器滴漏的声音。
残月:月亮尚未完全落下,只剩一小部分。
行客:远行的人。
霁色:雨后放晴的景色。
别浦:离别之地,水边。
孤舟:单独的小船。
嫩朵:比喻年轻的花朵。
替:代替,寄托。
离绪:离别之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之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限留恋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帘卷窗明,听杜宇乍啼”,开篇即以清晨的宁静氛围为背景,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静谧与孤寂。诗人通过窗户微启、杜宇初鸣这一系列细节,传达出一份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忧伤。

“漏声初绝”,时间在悄然流逝,夜晚的最后时刻也快要过去了,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无力的抗拒。

接着,“乱云收尽,天际□留残月”描绘了一幅清晨的天空图景。乱云散去之后,仅剩下一轮残月挂在天边,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写实,更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奈相送、行客将归”,这里透露出诗人的朋友或亲人即将离开的消息。离别之情在这几字中已然浓烈,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分别不舍和无奈。

随后的“怅去程渐促,霁色催发”则表达了一种迫切的情绪。行客的脚步越来越急,而诗人内心的哀愁与不舍也随之加深。

“断魂别浦,自上孤舟如叶”,这两句更是将离别之痛描写得淋漓尽致。在这里,诗人的灵魂仿佛已经被撕裂,而亲人则像一片树叶般飘然远去。这种比喻不仅形象生动,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悲凉。

“悠悠音信易隔”,此句表达了信息传递的困难与孤独之情,反映出古代通信不便带来的思念与隔阂。

“纵怨怀恨语,到见时难说”则是诗人在面对离别时,内心积累的情感太过复杂,即使到了相见的时刻,也难以诉说。

接下来的“堪嗟水流急景,霜飞华发”,通过水流和霜雪等自然景象,映射出诗人对时间易逝、事物无常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忧伤与悲凉。

最后,“想家山、路穷望睫。空倚仗、魂亲梦切。不似嫩朵,犹能替、离绪千结”几句,则是诗人对故土和亲人的深情思念。在这里,他将自己比作依恋不舍的嫩枝,而那不断萦绕心头的离别之感,就像那些缠绵的藤蔓,难以割舍。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限留恋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出古代士人离别之痛的普遍心理。

收录诗词(93)

方千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大酺

正夕阳间,秋光淡,鸳瓦参差华屋。

高低帘幕迥,但风摇环佩,细声频触。

瘦怯单衣,凉生两袖,零乱庭梧窗竹。

相思谁能会,是归程客梦,路谙心熟。

况时节黄昏,闲门人静,凭栏身独。欢情何太速。

岁华似、飞马驰轻毂。

谩自叹、河阳青鬓,苒苒如霜,把菱花、怅然凝目。

老去疏狂减,思堕策、小坊幽曲。趁游乐、繁华国。

回首无绪,清泪纷于红菽。话愁更堪剪烛。

形式: 词牌: 大酺

丑奴儿/采桑子

凌波台畔花如剪,几点吴霜。烟淡云黄。

东阁何人见晚妆。江南春近书千里,谁寄清香。

别墅横塘。鼓角声中又夕阳。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丹凤吟

宛转回肠离绪,懒倚危栏,愁登高阁。

相思何处,人在绣帏罗幕。

芳年艳齿,枉消虚过,会合丝轻,因缘蝉薄。

暗想飞云骤雨,雾隔烟遮,相去还是天角。

怅望不将梦到,素书谩说波浪恶。

纵有青青发,渐吴霜妆点,容易凋铄。

欢期何晚,忽忽坐惊摇落。

顾影无言,清泪湿、但丝丝盈握。

染斑客袖,归日须问著。

形式: 词牌: 丹凤吟

六么令

照人明艳,肌雪消繁燠。

娇云慢垂柔领,绀发浓于沐。

微晕红潮一线,拂拂桃腮熟。群芳难逐。

天香国艳,试比春兰共秋菊。

当时相见恨晚,彼此萦心目。

别后空忆仙姿,路隔吹箫玉。

何处栏干十二,缥缈阳台曲。佳期重卜。

都将离恨,拼与尊前细留嘱。

形式: 词牌: 六幺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