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唐可竹

穿杨折桂黄粱梦,庭下哦松白发秋。

兴废乃关千古事,荣枯肯为一身谋。

江南有客朝金阙,天上无人记玉楼。

丹旐西风范阳路,行人回首忆林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射中靶心的梦想如同黄粱一梦,庭院秋色中老翁吟哦松声。
国家兴衰是千秋大事,个人荣辱岂能只为自身打算。
江南游子向往金色宫殿,天宫之上无人记得那华丽的楼宇。
西风吹过范阳路,行者回望,心中怀念故乡的山丘。

注释

穿杨:比喻技艺高超。
折桂:古代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的代称。
黄粱梦:比喻虚幻的梦想。
庭下:庭院之中。
哦松:吟咏松树,象征岁月流逝。
白发:指老人的头发,象征年老。
秋:秋季,寓意岁月更迭。
兴废:国家的兴盛和衰败。
千古事:长久以来的大事。
一身谋:为自己个人的打算。
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
金阙:金色的宫殿,代指朝廷。
玉楼:华丽的楼宇,常指宫廷或仙境。
丹旐:丧葬时使用的红色旗帜,表示哀悼。
范阳路:古代地名,今北京附近。
行人:路上的行人。
林丘:指故乡的山丘,代指家乡。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陆文圭所作的《挽唐可竹》,表达了对故友唐可竹的哀悼之情以及对人生兴衰的感慨。首句“穿杨折桂黄粱梦”以射箭和攀折桂枝比喻人生的功名之梦,暗示了唐可竹生前的抱负与理想;“庭下哦松白发秋”则描绘了他晚年在庭院中独自吟咏松柏,感叹岁月流逝,白发生疏的凄凉景象。

接下来,“兴废乃关千古事,荣枯肯为一身谋”两句,诗人感慨世事沧桑,个人的荣辱得失相较于历史长河显得微不足道,表达了对生死无常的深刻理解。接着,“江南有客朝金阙,天上无人记玉楼”借江南游子的形象,寓言唐可竹虽然离世,但他的精神或许仍在人们心中,而那些华丽的官邸已无人记得。

最后,“丹旐西风范阳路,行人回首忆林丘”以黑色的灵车(丹旐)在西风中驶过范阳路,象征着友人的离去,行人看到此景,不禁回想起唐可竹生前的居所和他曾经生活过的山林之地,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唐可竹生平的回忆和对生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缅怀和对世事变迁的沉痛感慨。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挽谢竹所

江左称群谢,青山几夕阳。

田园遗一老,诗礼训诸郎。

胜日携樽乐,清风隐几忘。

灵輀无路送,东望涕沾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挽榕山陈同年

劳劳百年内,人物老沧洲。

大志生难测,微官病即休。

江花自终古,榕树不禁秋。

雌甲嗟犹在,哀词泪不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效后村体

十载村居学养恬,未忘习气有人嫌。

课僮薙草心先快,助仆移梅力尚兼。

不分乌鸦啼锦树,绝怜紫燕傍茅檐。

路逢野老閒相问,新岁凶穰可豫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留别王伯洪平章高显卿左丞

幼从翰墨场中出,晚见车书宇内同。

四十年前沾雨露,三千里外犯霜风。

蛾眉共妒婵娟女,鹤发谁怜矍铄翁。

回首束书归旧隐,江南笋蕨满山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