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英书记二首(其一)

本期雅奉水云心,况有伽陀冠二林。

海蚌得来珠莫剖,荆山凿处玉难寻。

翛翛真隐渐方丈,曳曳闲云渺故岑。

回首瑞峰空在望,只容俯首听挐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我今欣然接受水云之邀,更增添了伽陀冠的双重光彩。
如同海蚌孕育珍珠,不必剖开寻找,荆山中的美玉也难以轻易觅得。
真正的隐士自在无拘,渐渐融入广阔的方丈之地,闲云悠荡,远离尘世的山峦。
回望那吉祥的山峰,只能远观,只能低头聆听风吹过树叶的声音。

注释

雅奉:优雅地接受。
伽陀冠:佛教僧侣的帽子,象征修行。
海蚌得来珠:比喻珍贵的事物自然生成。
瑞峰:吉祥的山峰。
挐音:形容风吹过树叶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所作的《和英书记二首(其一)》。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与友人水云心的雅集,以及对伽陀冠(可能指佛教法器或某种高雅之物)的赞赏。诗人以海蚌和荆山为喻,表达对珍贵物品的珍视,认为它们如同珍珠和美玉,难以轻易获取,暗示了价值所在和难得的品质。

"翛翛真隐渐方丈"描绘了一个超然出尘的隐居环境,方丈可能是禅寺中的小屋,而"曳曳闲云渺故岑"则展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如同闲云般自由自在地飘荡在古老的山岭之间。最后,诗人遥望瑞峰,只能低头聆听仿佛来自远方的声音,流露出一种向往和敬仰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雅品性的追求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同时也寓含着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知识文化的敬仰。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和茅山张达道二首(其二)

好笑曹功显,山林过几春。

世缘犹积压,尘网复因循。

踵息绵如在,颠毛雪更新。

岁华行八十,泉石正驰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和茅山张达道二首(其一)

茅岫藏清隐,诗仙秀格春。

道真渊有妙,素守峻能循。

鹤举秋声远,诗成句法新。

遥知游咏乐,下笔更如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和郑国器来自江州道中之什

闻道山炉一炷香,三馀常得寸心降。

直须了取诗千首,始可闲期璧一双。

梅润未能排絮帽,日阳只拟上云窗。

伫公纳锡充前列,毋使迟迟出九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和郑康道二首(其二)

耕隐春江水尽头,一廛已自鄙通侯。

好辞遽作春半别,归意欲兼天际流。

我尚未栽三径竹,君能先泛五湖舟。

要来便作乘风客,莫使烟光有许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