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露

薤叶难停露,露停乾复乾。

人一去不来,何不蚤盘桓。

富贵期延龄,贫贱忧饥寒。

饥寒未即死,延龄先摧残。

金石常误人,神物不可攒。

形容终逮化,有无吾自观。

纷寂竟何待,愚智空目前。

勿以春花落,哀哀盈陌阡。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薤露》由明代诗人释函是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世事的变迁。

首句“薤叶难停露,露停乾复乾”,以薤叶上的露水比喻人生短暂的美好,露水虽美却难以持久,一旦消失,薤叶便又恢复了干燥的状态,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易逝和生命的脆弱。接着,“人一去不来,何不蚤盘桓”表达了对人生离别的感慨,为何不在相聚时多加珍惜,享受每一刻的相伴?

“富贵期延龄,贫贱忧饥寒”揭示了社会阶层的差异,富贵之人渴望长寿,而贫贱者则担忧饥饿与寒冷,反映了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不同追求和忧虑。接下来的“饥寒未即死,延龄先摧残”则指出,即使在物质匮乏中生存,生命并未因此终结,但对长寿的追求却可能因种种压力而受损,暗示了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复杂关系。

“金石常误人,神物不可攒”警示世人,过于执着于物质财富或权力(金石、神物),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和困扰。接下来的“形容终逮化,有无吾自观”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无论外在形态如何变化,个人对于存在价值的感知才是最重要的。

“纷寂竟何待,愚智空目前”则探讨了人生的迷茫与选择,无论是纷繁的世界还是内心的平静,最终都只是暂时的存在,重要的是如何在当下做出明智的选择。“勿以春花落,哀哀盈陌阡”最后以春花凋零为喻,告诫人们不应因眼前的失落而过度悲伤,生活总有起落,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变迁。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社会、自然以及人性的深刻洞察,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1727)

释函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蒿里

送送别蒿里,游魂向何方。

荣名耀当世,宝玉悬中堂。

宾从临高坟,子孙哭两傍。

黄泉无贵客,不如贫贱良。

贱士营身薄,观化同雪霜。

蚤将近死心,万感皆荒唐。

近死心不死,年年冬夜长。

劝君莫忧贫,但看死贵人。

形式: 古风

平陵东

平陵东道傍,松柏不可久。

狗自入中庭,断齧群雁首。

群雁亦孔伤,狗向门外走。

祸福岂足问,空名其何有。

火照未央宫,十万伊谁负。

人或哀其心,安知皆夙取。

歔嗟卖黄犊,不为薄为厚。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长歌行二首(其一)

寒日照旸谷,渐中光乃舒。

光舒寒色敛,万物承欢娱。

日入松景促,猋风集吾庐。

气序有变化,此理无同殊。

鄙夫鲜克终,贤士慎厥初。

心节不可渝,宠眷从戚疏。

所矢定夙昔,生死安须臾。

周公感风雷,岂在蔡叔诛。

孺子终不悟,金縢胡为乎。

忠佞为自知,讵更问荣枯。

荣枯自天泽,消息还江湖。

明昧任宵旦,寒煦观乘除。

身名付天下,吾心安可诬。

形式: 古风

长歌行二首(其二)

虑远百年短,情捐一夕长。

忧时问牛喘,遗身调象狂。

彼此不相知,论绪若参商。

但观三春泽,转盼成秋霜。

时雨不终宵,驱云乘朝阳。

天既不可测,人亦何能量。

先主称仁后,顾托誓不忘。

恢土限益州,竟以危刘璋。

宁我负天下,孟德真豺狼。

忍心杀文举,厚遇关云长。

慈暴出入机,善恶岂有常。

利欲从中来,一滴溃川坊。

事理谁合离,寤寐各弛张。

形神互主宾,断续趋彭殇。

茫茫世上人,买药诬韩康。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