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本约同来谒帝阍,忽随川浪去东奔。
九重圣主方虚席,千里高堂尚倚门。
世德只应荣伯仲,诗名终自付儿孙。
遥怜月落清淮上,寂寞何人吊旅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侯补阆约定一同泛舟于淮河、汴水,西行至行朝庄的游历情景,但因病未能成行,而闻讯后深感悲痛,遂赋此诗以吊慕。
开篇“本约同来谒帝阍,忽随川浪去东奔”两句,诗人表达了与友人的初衷是共同前往京城,但现实却是自己随着河水向东急流而去的无奈。这里,“帝阍”指皇帝所居之地,即长安;“川浪”则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不可预测。
接着,诗人写道:“九重圣主方虚席,千里高堂尚倚门。”这两句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未能亲临朝堂、见证君王尊荣的遗憾。这里,“九重”指皇宫的层层禁制和深邃;“虚席”则意味着空缺的位置,显示出诗人对参与政治生活的渴望。
下文“世德只应荣伯仲,诗名终自付儿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英雄难以留名的感慨,同时也强调了文学创作是传承给后人的重要途径。这里,“世德”指的是世间的美德和功业;“伯仲”则是古代兄弟排行中的第二位,常用来比喻朋友或同辈。
诗的最后两句:“遥怜月落清淮上,寂寞何人吊旅魂。”抒写了夜深人静之时,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无限哀伤。这里,“遥怜”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深切的怀念之情;“清淮上”则描绘了月落水面的清冷景象,凸显出夜晚的寂寞。
整首诗通过对未能实现的游历计划、政治生活的缺席和文学传承的思考,以及对朋友深切思念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和深沉的悲凉之感。
不详
汉族,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傍水迁书榻,开襟纳夜凉。
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蛙吹鸣还息,蛛罗灭又光。
正吟秋兴赋,桐景下西墙。
缭绕江南一岁归,归来行色满戎衣。
长闻凤诏徵兵急,何事龙韬献捷稀。
旅梦远依湘水阔,离魂空伴越禽飞。
遥知倚棹思家处,泽国烟深暮雨微。
六七年来春又秋,也同欢笑也同愁。
才闻及第心先喜,试说求婚泪便流。
几为妒来频敛黛,每思闲事不梳头。
如今悔恨将何益,肠断千休与万休。
南望愁云锁翠微,谢家楼阁雨霏霏。
刘桢病后新诗少,阮籍贫来好客稀。
犹喜故人天外至,许将孤剑日边归。
怀乡不怕严陵笑,只待秋风别钓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