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之世所作的《伤逝(其二)》,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哀婉的笔触,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与哀悼之情。
首句“候纩良已窅,叩音亦云寂”,以“纩”喻指死者,感叹死者已远去,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悲凉的氛围。接着,“昔日深闺人,今为泉下客”,将逝者从生前的温馨家庭生活,与死后孤独地埋葬在地下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诗的哀伤色彩。
“芳华犹未歇,零露忽成夕”,描述了逝者虽已离世,但曾经的美好时光并未完全消逝,如同清晨的露珠,虽短暂却美丽。这既是对逝者青春与美好的怀念,也是对生命短暂无常的感慨。
“重衿结罗襦,珍重藏遗魄”,写出了亲人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悼,通过精心保存逝者的衣物,寄托对亡灵的思念与尊重。这一细节描写,展现了人间深情与对逝者的敬意。
“黄肠一以掩,百年不复觌”,“黄肠”在这里可能是指棺木或墓穴,暗示了逝者被永远地安放,与亲人再难相见。这句话表达了对生死别离的无奈与哀痛。
最后,“欲掩还踟蹰,临诀重悽恻”,生动描绘了在面对死亡的那一刻,人们内心的犹豫与不舍,以及即将分别时的凄凉与悲伤。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失去亲人的深切哀悼。
综上所述,《伤逝(其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与怀念,同时也触及了生命、死亡等哲学主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