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高辛氏庙

平昔叙星辰,元功祀事分。

因人列官纪,行道亚皇坟。

高躅追颛顼,徽声压放勋。

淳风今不竞,帝典世无闻。

陵古森乔木,祠新际远氛。

樵苏当季运,血食属明君。

旧壤资庥荫,遗黎荐苾芬。

春秋奏箫鼓,疑是六英文。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翻译

过去常常论天文,主要祭祀各有分工。
根据人的功绩排列官职,遵循大道接近帝王陵墓。
崇高的足迹追慕颛顼,显赫的名声超越放勋。
淳朴的风气如今不再竞争,古代的典章世间已无人知晓。
古老的陵墓林木繁茂,新建的祠堂连接远方的云烟。
砍柴割草正当时节,供奉的食物属于明主。
这片土地曾受庇佑,遗民们献上香草祭品。
春秋季节演奏箫鼓,仿佛听到六英的乐音。

注释

星辰:天文学。
元功:主要功劳。
祀事:祭祀活动。
因人:根据人的功绩。
列官纪:排列官职。
亚:接近。
高躅:崇高的足迹。
颛顼:古代神话中的帝王。
徽声:显赫名声。
血食:供奉的食物。
明君:贤明的君主。
遗黎:流离失所的人。
苾芬:香草,比喻美好的祭品。
春秋:四季。
六英文:古代传说中的六种音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祖无择所作的《书高辛氏庙》。诗中,作者通过对高辛氏庙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高辛氏(即帝喾)的赞扬,表达了对古代帝王德行的敬仰以及对淳朴风俗流失的感慨。

首联“平昔叙星辰,元功祀事分”暗示了高辛氏在天文历法上的贡献,祭祀活动体现了其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接着,“因人列官纪,行道亚皇坟”进一步强调了他在政治制度上的建树,仅次于黄帝。

“高躅追颛顼,徽声压放勋”将高辛氏与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颛顼和大禹相提并论,赞美他的声望和业绩。然而,“淳风今不竞,帝典世无闻”又揭示了诗人对于当今社会风气不如古代淳朴的忧虑。

“陵古森乔木,祠新际远氛”描绘了庙宇周围的环境,古老而庄重,新修的祠堂与远方的云气相接,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宁静的氛围。接下来,“樵苏当季运,血食属明君”表达了百姓对明君的依赖和祭祀活动的延续。

最后,“旧壤资庥荫,遗黎荐苾芬”寄托了对先人的怀念和对后世的期望,人们在春秋时节演奏箫鼓,仿佛还能听到上古的乐章,引发对古代文明的遐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庙祀为载体,寓言历史变迁,既是对古代贤君的崇敬,也是对现实的反思,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153)

祖无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焕斗。少学古文于穆修,又从孙明复受经学。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出知袁州,首建学官,置生徒,学校始盛。英宗朝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神宗即位,入知通进、银台司。王安石执政,讽求其罪,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元丰中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工诗文。有《龙学文集》

  • 字:择之
  • 籍贯:蔡州上蔡
  • 生卒年:1011—1084

相关古诗词

依韵和登州推官张同年之梁山

峻极乾苍苍,班移自混茫。

势临坤轴断,根入海涛僵。

屹立踰千仞,孤标冠四荒。

兴云山近泰,出日谷连旸。

绝坟于斯胜,烦襟到此凉。

山经终寂寂,祀典谩煌煌。

岩黑骊龙睡,烟清来凤翔。

藏书陋群玉,中瑟小空桑。

禹载无遗迹,秦碑有旧章。

乘舆曾直上,鞭石宛居傍。

在昔初迁鼎,当时异省方。

纵心师诞妄,恃力逞强梁。

儒学微言绝,神仙怪说彰。

锡符尊德水,留识著吾浆。

岂念思王度,惟期至帝乡。

斋男何杳杳,秋祝自琅琅。

讵得三山药,翻同一国狂。

八神宁尔福,二世果斯亡。

始祸闻陈涉,遗书见子长。

龙兴成大定,虎噬免交攘。

往事真涂炭,寒心剧刺芒。

自从兹灭国,谁复此祠阳。

冤毒疑沦髓,凋残竞沐疮。

鉴宜观夏后,道合慕陶唐。

圣世踰三代,明君掩百王。

朝廷隆盛礼,简册耀休光。

运契千龄统,歌喧六达庄。

古今称治理,夷夏共瞻望。

洪化周无外,群生洽太康。

东民休望幸,端拱德芬芳。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途次金陵逢同年沈五判官

数载天涯别,年来不定居。

扁舟忽相值,孤抱信何如。

公干犹多病,孝先仍懒书。

人生从坎壈,客意且踌躇。

淡薄市桥酒,鲜肥江岸鱼。

可来同饮食,勿笑此萧疏。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落星寺

金碧共玲珑,楼台浩渺中。

雨花僧讲盛,星石寺基雄。

岩岫庐峰对,波澜蠡泽通。

微红看海日,远绿认江枫。

鸥鸟机心息,潮音梵唱同。

人间群玉府,物外广寒宫。

云衲烝多坏,尘襟到自空。

扁舟五湖客,长此伴支公。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慈严院

恩德传名久,慈严赐号新。

楼台□半□,风水忆长春。

客有披襟者,时无洗耳人。

清音发钟磬,翠色混松筠。

住合登仙籍,来宜出俗尘。

经年嗟倥偬,半日喜逡巡。

席上诗情逸,樽中酒味醇。

匆匆又归去,自愧使君身。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