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踏遍山南紫翠关,转西寻麓更幽閒。
菊花数本竹边路,茅屋几閒溪外山。
巧著轩窗随上下,剩留书画在中閒。
是庵信美非吾土,自有菟裘足往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著游历雪窦西麓庵的所见所感。首句"踏遍山南紫翠关"展现出诗人跋山涉水,穿越青翠山岭的艰辛与兴致。接着"转西寻麓更幽閒",表达了他对庵寺所在环境的喜爱,西麓的幽静让人心旷神怡。
"菊花数本竹边路,茅屋几閒溪外山"两句,细致描绘了庵寺周边的自然景色,菊花点缀竹径,茅屋隐于溪山之间,显得宁静而雅致。"巧著轩窗随上下,剩留书画在中閒"则赞美了庵内布置的巧妙和主人对艺术的热爱,轩窗设计灵活,书画作品增添了室内的文化气息。
最后两句"是庵信美非吾土,自有菟裘足往还"表达了诗人虽然欣赏这里的美景,但庵寺并非他的故乡,他可以随时来去,自在地享受这份宁静。"菟裘"出自《左传》,原指隐士的居所,这里借指庵寺,流露出诗人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山林庵院的画卷,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赞赏。
不详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一寸春晖值万金,谁能白发系光阴。
燕莺已付忺新耳,蚕麦犹关活世心。
坐到夕阳如梦寐,看来时事只沉吟。
暖风吹面忘怀处,何日何人更似今。
清护祠香立翠寒,谁知活处发霜痕。
生生与善相为脉,节节是仁皆可根。
方信虚中涵造化,何妨直下长儿孙。
更须就此封培去,千亩成阴百世门。
昨见初绷浴露儿,如今又满一年期。
山林深处寿高木,薇蕨清风生瑞芝。
试取印来知异日,能将字认已多时。
诸郎自是诗书种,嫡出源源分外奇。
喝破炎尘一锡飞,迂程千里访衰迟。
袖中明月无时价,面上清风似故知。
契顺何求惟勇义,参寥欲去且谈诗。
便应立脚五山顶,未死相闻倘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