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四首(其二)

阳声鼓群动,更变无停机。

至人夺造化,假合出范围。

渭川起老龙,一龙不得随。

化为百尺竹,玉立青差差。

仙人去市门,三年愿相依。

金丹迟不就,失路将安归。

临分投之杖,平地去如飞。

还家尚肉眼,弃掷不复持。

回首失踪迹,飞腾息天池。

惟馀万丛玉,年年长新枝。

犹疑风雨夜,回龙啸空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与超然境界交织的画面。开篇“阳声鼓群动,更变无停机”以生动的音响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命活力,仿佛万物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始活跃起来,时间的流转不停歇,暗示着生命的循环与变化。

接着,“至人夺造化,假合出范围”则引入了超凡脱俗的人物形象,他们似乎能驾驭自然规律,创造出超越常规的奇迹。这种设定为后续的自然奇观和人物行为提供了背景,预示着非凡的事件即将发生。

“渭川起老龙,一龙不得随。化为百尺竹,玉立青差差。”这一段描述了老龙化身为竹的神奇转变,竹子“玉立青差差”不仅展现了其形态之美,也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与永恒。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赞美,也是对生命力和转化力量的颂扬。

“仙人去市门,三年愿相依。金丹迟不就,失路将安归。”这里引入了仙人的形象,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追求理想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仙人三年的愿望未能实现,似乎预示着追求理想的不易,但并未放弃,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临分投之杖,平地去如飞。还家尚肉眼,弃掷不复持。”这一部分描述了仙人离开尘世的情景,他将手中的杖投入地面,瞬间腾空而去,速度之快犹如飞鸟。即使回到人间,他的眼睛依然保持着超凡的洞察力,不再复归凡俗。这既是对仙人超脱世俗的赞美,也是对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最后,“回首失踪迹,飞腾息天池。惟馀万丛玉,年年长新枝。犹疑风雨夜,回龙啸空陂。”这部分描绘了仙人最终消失于天池,留下的是不断生长的玉竹,以及在风雨之夜,龙的啸声回荡在空旷的陂塘之上。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是对超自然现象的想象,充满了神秘与浪漫色彩。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构建了一个融合自然与超自然元素的世界,展现了对生命、转化、追求和自由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古意四首(其四)

辽海有黄鹤,翛然出尘姿。

结巢青松顶,百丈无柯枝。

磐石护其卵,清露哺其儿。

一朝羽翼成,丹霄恣遨嬉。

夕倦宿月窟,朝饥饮瑶池。

升高忽反顾,昔是今已非。

归来三叹息,尘俗无由知。

焉能与众鸟,碎啄随雄雌。

欲语不可了,复作摩天飞。

仰望邈不及,千载留馀悲。

形式: 古风

古意四首(其三)

秦皇灭诸儒,若人媚幽独。

偶来得名山,依山结茅屋。

希声陶淳风,无意蕲绝俗。

儿孙日以远,几见碧桃熟。

渔郎从何来,延缘寒溪绿。

兹游窥天秘,平生未经目。

颇见有此容,父老邀我宿。

清谈略晋魏,世路嗟翻覆。

淹留信可乐,离念苦羁束。

幡然理回棹,瑟瑟风吹足。

往来记行迹,溪路三四曲。

机心不自閟,何事惊麋鹿。

回首不逢人,白云渺空谷。

形式: 古风

钱王守凫墩在临安道左

山下灯龛挂纸钱,水杨墩上草芊绵。

高人不要金丸用,买得三吴八十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杂兴

世奕奔趋若决河,谁将独力障颓波。

指衣太守存唐苦,循发将军负汉多。

薜芷不芳甘自变,白圭有玷尚堪磨。

是非勿与时人说,为就重华述《九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