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湖亭试笔

亭台清凉水竹净,爱此来避蚊与蝇。

莲花窥人类楚女,野鸟弹舌如胡僧。

旋来开卷坐松荫,却把钓竿沿石棱。

二年何幸尔足乐,惭报上恩无所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亭台周围清风习习,水质纯净竹叶翠绿,我喜爱这里来避开蚊蝇的骚扰。
莲花盛开如同楚地美女,野鸟模仿人声像异国僧侣在诵经。
我立刻翻开书卷,在松树下阅读,手持钓竿沿着石头边走边欣赏。
两年来能在这里享受如此乐趣,我深感幸运,但遗憾的是无法回报上天的恩赐。

注释

清凉:形容环境凉爽舒适。
蚊与蝇:夏季常见的昆虫,象征烦扰。
窥:偷偷看,比喻莲花盛开的样子。
楚女:代指美丽的女子,源自楚国文化。
胡僧:指来自西域的僧侣,有异国情调。
旋:立即,迅速。
松荫:松树下的阴凉处。
石棱:石头的边缘。
足乐:感到非常快乐。
惭报:感到惭愧,因为无法充分回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避暑的田园风光图景,充满了对自然之美与生活之享受的情感。开篇“亭台清凉水竹净”,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脱俗的环境,其中“爱此来避蚊与蝇”透露出诗人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以及逃离烦恼的意图。

接着,“莲花窥人类楚女,野鸟弹舌如胡僧”两句,则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莲花之美吸引着诗人,让他沉思于古代楚国女子之婉约,而“野鸟弹舌如胡僧”则展现了野鸟模仿胡僧念经的情形,既生动又富有文化韵味。

“旋来开卷坐松荫,卻把钓竿沿石棱”,诗人在这静谧之地,或是翻阅书籍,或是悠闲垂钓,这些行为都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的生活态度。最后,“二年何幸尔足乐,惭报上恩无所能”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如此安逸生活感到的幸福和对上天恩泽的感激之情。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淡远,是一首典型的描绘夏日田园生活的佳作。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夏秀才江居五题(其三)天隐洞

层崖削青瑶,谁昔此镌镂。

潭潭斗孤洞,中可百人受。

巑岏列岫绕,汹涌大江漱。

虞卿方著书,入此几年就。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夏秀才江居五题(其二)斗碧亭

雨馀山景鲜,风定水光好。

晴阳破宿雾,秀色浓可扫。

平时一樽酒,野客共倾倒。

朝暮山水间,年华不知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夏秀才江居五题(其一)枕流亭

爱此烟景佳,开轩故临水。

晴晖照寒浪,飞影动窗纸。

倚槛见鱼游,卷帘知雁起。

憔悴笑湘累,区区咏兰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夏秀才江居五题(其四)直钩矶

尽知人钩曲,独见君钩直。

年年此矶上,万掣无一得。

持竿只自苦,吞饵何尝识。

试效人所为,君鱼不胜食。

形式: 古风 押[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