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师无著自金陵来,见余广陵,且遗余《支遁鹰马图》。将归,以诗送之,且还其画

道人自嫌三世将,弃家十年今始壮。

玉骨犹寒富贵馀,漆瞳已照人天上。

去年相见古长干,众中矫矫如翔鸾。

今年过我江西寺,病瘦已作霜松寒。

朱颜不办供岁月,风中蒿火汤中雪。

好问君家黄面翁,乞得摩尼照生灭。

莫学王郎与支遁,臂鹰走马怜神骏。

还君画图君自收,不如木人骑土牛。

形式: 古风

翻译

道士自认为三世修行不够,离家出走十年才渐显成熟。
他的身体仍保留着清寒之气,仿佛富贵之余的遗痕,明亮的眼睛如同照耀人间的天神。
去年在古老的长干遇见他,人群中他出众如飞翔的鸾鸟。
今年他路过我江西的寺庙,因病瘦如寒冬中的孤松。
青春不再,无法抵挡岁月的侵蚀,风中的草火、汤中的雪花都是他的写照。
请问您家那位面色红润的老者,能否赐予我智慧明灯,照亮生死轮回。
不要效仿王郎和支遁,他们臂鹰驰马,只爱骏马,而忽视内在的修养。
我把画卷交还给你,你自行收藏,不如木偶骑着土牛,更显朴素与深沉。

注释

嫌:嫌弃。
将:修行。
矫矫:出众的样子。
江西寺:江西的一座寺庙。
黄面翁:面色红润的老者。
摩尼:佛教中的智慧明灯。
王郎:历史人物,此处代指追求外在的人。
支遁:东晋名僧,以清谈著名。
木人:比喻不问世事的人。
土牛:象征朴实无华的生活方式。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通过对比往昔与现今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佛法的向往。开篇便以"道人自嫌三世将,弃家十年今始壮",诗人自称为道人,感叹自己过去三生(即前世)的业力所致,如今虽已出家十年,但依然未能真正强大起来。接着"玉骨犹寒富贵馀,漆瞳已照人天上",用"玉骨"比喻清高脱俗的志向,而"富贵"则是尘世的荣华,尽管诗人自身尚未达到心中所望,却已被世人视为异类。

诗中的"去年相见古长干,众中矫矫如翔鸾"描绘了与友人的往昔情景,那时的友人在人群中就像展翅高飞的鸾鸟一般引人注目。然而到"今年过我江西寺,病瘦已作霜松寒",时间流转,友人却因病弱而显得单薄,如同被严冬之风吹拂的松树一般。

诗人的情感在"朱颜不办供岁月,风中蒿火汤中雪"中得到了释放。"朱颜"指的是未被时光侵蚀的本真面容,而"不办"则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接下来的"风中蒿火汤中雪",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内心的煎熬和外界的严寒。

在"好问君家黄面翁,乞得摩尼照生灭"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佛法的向往,希望能够得到解脱之道。"莫学王郎与支遁,臂鹰走马怜神骏"则是劝诫友人不要效仿那些只知驰骋世间名利的人,而应该像支遁那样超然物外。

最后两句"还君画图君自收,不如木人骑土牛",诗人将《支遁鹰马图》归还给友人,自己则宁愿像木偶一般简单纯粹地生活。整个诗篇通过对比和对待的方式,传达了诗人对于朋友、佛法以及生命真谛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其一)

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

剩觅蜀冈新井水,要携乡味过江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其二)

道人劝饮鸡苏水,童子能煎莺粟汤。

暂借藤床与瓦枕,莫教辜负竹风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其三)

此生已觉都无事,今岁仍逢大有年。

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其一)

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吴浪漫游。

忽见东平孟君子,梦中相对说黄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